“对话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分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对话”顺利召开

文摘   2024-10-08 17:56   重庆  

925日,“对话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分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对话”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成功举办。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院教授、SSCI期刊《非洲媒体研究杂志》创始人兼主编马诺,指南针智库理事长、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巴斯,美国圣彼得大学副校长朱卫东,美国圣彼得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子舆,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专务理事、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西堀正司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对话”展开讨论。分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主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在主持论坛时强调,在全球面临各种挑战的当下,全球文明对话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东西方国家应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共同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及挑战,希望各位论坛嘉宾就对共同体理念的解读进行深入的阐述。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院教授、

SSCI期刊《非洲媒体研究杂志》创始人兼主编马诺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院教授马诺认为,不同群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定义有所不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彼此进行互利共赢的对话。马诺以新冠疫情时期英国社会所存在的偏见与隔阂为例指出,我们应改变既有的行为模式,凝聚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的共识和合力。


指南针智库理事长、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巴斯


法国指南针智库理事长、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巴斯先生认为舒曼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具备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指出,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人存在共通之处,我们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谋求和平发展与相互尊重的指南针,聚焦共通,对话求同,合力实现和平的愿景。


美国圣彼得大学副校长朱卫东


美国圣彼得大学副校长朱卫东基于美国高校的现实情况指出,仅依赖语言互通无法实现真正的思想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通过有耐心的对话凝聚维护和平发展的各方共识,以相互理解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美国圣彼得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子舆


美国圣彼得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子舆认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幸福和平的共同追寻,而艺术与文化的交流可以推动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成为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专务理事、

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西堀正司


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专务理事、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西堀正司以跨越历史与未来的全球化视野阐述了和平发展的愿景。他认为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直面如何解决或缓解战争与纷争这一现实话题,高度肯定了几十年以来中国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强调了不同文化间彼此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


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展开讨论。马诺教授认为通过聆听和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将社会、学界与商界相结合,才能找到实现和平的现实方案。巴斯先生表示,我们应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相互聆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破除思维的藩篱以重新审视既有的观点,从而构建互信的基础。朱卫东校长以“希望”为关键词,指出我们应心怀希望并付诸行动以争取实现和平。刘子舆教授认为我们应像家人一样去爱身处同一个地球的彼此。西堀正司先生指出,寻求共同的目标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理解对方,是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路径。

文    编|吴   芸 

编    辑|周   验

编    审|刘丰海

中传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官方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