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南宁市第一中学五象校区(高中部)地理、历史、政治教师带领30余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前往拥有典型喀斯特溶洞的武鸣伊岭岩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融合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伊岭岩的实地探访,同学们将地理、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实践,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感受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探寻乡村振兴发展之道。
活动合影
沿途参观武鸣天门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王欣老师讲解天门山的形成原因
同学们沿路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壮乡文化:竹竿舞、山歌对唱、壮乡原始古朴的生活生产用具、壮族村落房舍、壮民族文化展示馆……同学们对壮族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纷纷被壮乡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体验竹竿舞
感受壮乡文化
同学们学习壮语日常用语
刚步入溶洞,同学们便被眼前的奇观震撼住了。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的勾勒下,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地质画卷。穿梭在壮丽的地质景观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对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的讲解。结合研学手册,各学习小组深入探讨了水文、气候、地形、岩性等因素对喀斯特地貌形成产生的影响,分析了伊岭岩具有典型喀斯特的原因,对地下溶洞的地貌特点及发生发育过程、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有了深刻、直观的理解。活动中,同学们还与伊岭岩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伊岭岩风景区周边地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为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出谋划策。
溶洞美景
王欣老师讲解石笋的形成过程
同学们自主参观学习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进一步理解了世界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徐霞客钟情山水自然的原因,还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知识,增强了对大自然和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他们还期盼学校能够组织更多这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提升学习效果。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南宁市第一中学对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的一次有效探索,深入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学生搭建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综合发展平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撰稿:韦黎科
拍摄:地理教研组
编辑:陆俐蓉
一审一校:陆俐蓉
二审二校:韦黎科
三审三校: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