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数字化浪潮的不断席卷,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面对猛烈冲击与挑战,如何开拓一条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数字化之路,打造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帮助企业构筑新一代的核心应用,从而实现管理精细化、业务智慧化、资源生态化、运营数字化的理想目标,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指引、普遍趋势开始,到核心系统发展趋势、数字基座体系全景等实践,全面解析制造企业核心系统变革,总结变革方向,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02 企业的普遍选择:一个基座、三大领域、两个优化、推动创新03 数字化时代核心业务系统的特征:数据驱动与业务协同04 企业级数字基座体系全景:兼容并蓄,支撑“书同文、车同轨”05 数字化时代制造业核心系统的三大变革:从业务应用、数据治理到应用管控国家指引文件指明数字基座方向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数字化概念最早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2015年左右许多国外的信息技术及软件公司开始大规模使用这个概念,我国于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同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在此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 “全业务链路的数据采集”、 “数据治理”、“场景化应用”等概念,给后续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架构重塑,大势所趋
通过对国家指引文件的解读,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数字基座,必须具备两个层面的工作:
(一) 建立企业级业务应用孵化体系,实现应用的敏捷化、标准化、组件化;(二) 建立企业级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数据的可积累、可共享、可挖掘。企业的普遍选择:
一个基座、三大领域、两个优化、推动创新
基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各大企业也在逐步开始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基座打造的工作。业界通过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等实践发现,目前相对成熟的方案是:打造统一的企业数字基座,融合应用与数据,深耕业务协同化、应用智慧化、运营数字化三大领域,让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精细化、外部业务更加智慧化,最终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
数字化时代核心业务系统的特征:
数据驱动与业务协同
在数字化技术与经营模式变革的推动下,制造企业各大核心系统悄然变化,从早期的“单业务支撑”到“多业务联动”再到“多业态协同”,逐步的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发展成一个伴随企业业务成长的有机体。敏捷化、协同化、生态化、数据驱动,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基于统一数字基座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模式创新、敏捷支撑能力,也成为了新一代数字化应用的必备特征。
企业级数字基座体系全景:
兼容并蓄,支撑“书同文、车同轨”
多向特征融合的企业级数字基座,绝非是单一技术框架或平台可以解决的,它融合了应用开发、数据资产、物联接入、AI智能、能力开放、应用支撑、数字门户、统一运维、完全管控、标准规范等内容,形成了庞大体系。制造企业的数字基座体系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可兼容并蓄、不断演进的有机体。
制造企业的数字基座体系全景
数字基座的有效打造,将帮助企业在统一的资源、统一的技术、统一的规范、统一的应用通道下构建各类数字化应用,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各类应用建设的“书同文、车同轨”,从最大限度上杜绝技术孤岛与信息孤岛。
数字化时代制造业核心系统的三大变革:
从业务应用、数据治理到应用管控
在数字化转型要求的驱动与数字基座的支撑下,制造业核心系统的业务规划与应用模式、数据驱动与治理模式、应用开发与管控模式也发生着系列变革。
三大方向、六个维度
新一代数字化应用规划时,制造企业在满足业务部门管理诉求外,还需要把“深化业务协同”、“深化场景应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进行业务梳理与应用设计时,就要尽可能考虑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文件协同问题,为企业的“业财一体、业业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尽可能借助新的AI技术、物联技术与创新应用理念,打造一些场景化的,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的数字化应用,让各类系统应用成为业务人员的助手,而非负担。例如,我们在构建新一代设备运维保障系统时,就可以充分的引入多种技术手段,融合相关数据与协作系统,深入业务服务,形成业务闭环,为现场服务人员打造场景式服务的轻应用。在企业应用的治理过程中,深化数据驱动理念、全面治理理念,不再只是片面的思考单一流程治理、数据治理、服务治理问题,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从实际的业务价值链出发,通盘规划企业的全域治理,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数据、服务、指标、应用、知识等治理工作有效的组织起来,从而实现“流程描述业务”、 “数据驱动业务”、“服务协同业务”、“应用承载业务”、“指标监控业务”、“知识赋能业务”的理想目标。例如,我们在构建新的流程应用时,可以深化流程与数据的融合,实现业务沉淀数据、数据驱动业务、数据复现业务的循环,支撑开放服务与运营监管等。在企业应用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多技术路线、单系统规划、单系统运维”的传统建设模式,应该通盘考虑企业各类能力资源(业务能力、数据能力、技术能力),选用统一的平台,在统一开发框架、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的过程管控、统一运维支撑的体系内完成各类业务应用的建设,引入低代码开发、能力集成开放、DevOps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敏捷化的业务应用孵化能力,真正为企业的IT部门打造一条完整的“数字应用生产线”,将企业可以更加有序的完成各类资产的沉淀与管控。(1)建立敏捷应用开发体系,推进专业代码与低代码技术的融合开发,实现能力互通,低成本高效建设复杂业务系统。(2)建立企业级能力复用与过程管控体系,通过充分能力复用,支撑从能力复用、流程生产、过程管控到统一运维的全体系提升。
(3)打造一体化IT资产管控体系,实现资产化管控、可视化管控,为企业的IT管理团队建立强有的支撑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各类IT资产的有效沉淀与有序管理。支撑制造业的自主可控体系建设
在国家信创战略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应用自主可控”成为企业都在考虑的问题。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这个复杂且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涉及研产供销服各个层面,覆盖数字基座打造、应用规划变革、IT管控变革、组织机构重塑、管理制度重塑等系列内容,绝非是“买一个平台,甲方自己开发”就能了事。
然而大多数制造型企业,人员岗位投入都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实现“企业应用自主可控”的系列内容,应该尝试一种全新机制,有效的融合平台、业务、设计、开发、运维等各方资源,明确责任与分工,在企业统一的生产工具(数字基座)、生产资料(基础能力)、生产规范(信息化标准)、工艺设计(业务设计)、质量要求(业务与技术建立)、效能考核(供应商管控)之下完成应用的建设与运营,最终帮助企业真正掌控所有应用系统的过程产物与交付产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技术捆绑”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结语
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石,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打造企业数字基座、助力核心系统转型升级是制造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在此祝愿广大的制造业企业都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打造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具备四化理念(统一化、智慧化、协同化、创新化)的“新型数字应用”。添加“元宝小助手”微信,回复“制造方案”,获得大中型制造企业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落地方案关于作者:左磊,制造行业数智化转型资深专家,普元数智研究院首席方案顾问,参与多个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咨询与信息化咨询项目,主持营销服务体系、产品溯源、融合能力开放平台、数字化运营监管、制造业无纸化生产线等诸多个行业级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结合实践参编由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版)》等。
全栈赋能信创,共创数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