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笔试,下方给大家分享备考精华部分,记得收藏哦。
一、基础知识
01
汉语教学基础
具备汉语交际能力
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
了解语言学习基本原理
熟悉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
02
汉语教学方法
掌握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语言要素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汉语技能教学(听、说、读、写)
现代教育技术
二、应用能力
01
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选择、加工、利用
课堂教学的任务与活动
课堂管理
课外活动
测评与评估
02
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中华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基本国情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03
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研究能力
专业发展意识
三、语音篇
01
七大方言区:北吴闽粤客赣湘
北方方言 (73%):北京话
吴方言(7.2%):苏州话
闽方言(5.7%):福州话、厦门话
粤方言(4%):广州话
客家方言(3.6%):梅县话
赣方言(3.3%):南昌话
湘方言(3.2%):长沙话
02
世界语系
03
教研心得分享
1.语音方面
2.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同音语素多( 汉字辨字)
3.语法方面
(1)语序(词形一样):我爱她、她爱我(注重意合,不是形合 )
虚词:门开着、他走了、我去过
(2)词、短语、句子结构一致 (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
(3)词类和句法成分复杂,一对多关系。 (兼类词)
(4)量词、语气词丰富。
4.汉字方面
(1)表意文字
(2)区分同音词和同音语素
(3)超时空性(古代汉语)
04
语音的性质(有词句的声音)
05
语音单位(语音常考)
06
辅音与声母
(22个辅音,21个声母)ng、n
1.发音部位: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2.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①看阻碍的方式
②看声带是否颤动
③看气流的强弱
普通话辅音总表
四、元音与韵母(39个韵母)
01
单元音10个总表
单元音发音描述:
发音部位、舌位前后、舌位高低(上下)、圆唇与否(左右)
02
复元音(13个)
看a、o、e的位置
03
韵母的发音
04
韵母结构(常考)
05
声调(四个)
06
音节
1.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通常)、儿化音(两个汉字一个音节)
2.隔音符号:(')
音节+a/e/e/er/ai/ao/ou/en/ang
3.其他
(1)ü
(2)ê上“^”符号的省略。
(3)声调位置:大写要加上拼音、先a/
o/e、再i/u/ü(特例:uei/uen/iuo——ui/un/iu)
07
音变
1.变调(上声、一/不、七/八)
2.轻声(不是声调、作用)
3.儿化(概念、作用)
是指卷舌音er附加在一个音节的韵母之后,而使韵母发生音变的现象。
08
音位
音位: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一个语音系统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含有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五、造字法
01
六书
六书:象形、 指事、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02
四种造字法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03
两种用字法
转注、假借
六、修辞格大全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拈连
5.夸张
6.双关
7.仿词
8.反语
9.婉曲
10.对偶
11.排比
12.层递
13.顶真
14.回环
15.对比
16.映衬
17.反复
18.设问
19.设问
七、词类
01
词汇单位
语素: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音单位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
短语、固定短语:词+词的固定组合
略语:语言中经过压缩、省略的词语
02
词的结构类型
03
动词
1.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分类:
(1)动作行为动词(走、看、听、学习)
(2)心理动词(恨、喜欢、怕、希望、羡慕)
(3)存在、变化、消失(在、有、发生)
(4)判断动词(是)
(5)能愿动词(助动词)
表可能:能、会、可以、可能
表必要:要、应该、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想
(6)趋向动词(上、下、上来、下去)
04
特殊动词:是
1.是字句:表示判断、等同、属于等。
如:鲁迅是《阿Q正传》的作者。女儿也是传后人。
2.存现句:表示事物的存在。
如:靠墙的是一张桌子。遍地是牛羊。
3.是……的: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归类)。
如:这孩子是双眼皮儿的。这盘子是塑料的。
4.是……的:强调过去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我是昨天来的。她是坐飞机去的。
5.是……的:表示推测。
如:她是不会来的,
05
副词:是
今天是很冷。
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06
形容词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伟大、优秀、大方
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黑不溜秋
07
区别词(非谓形容词)
1.定义: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2.语法特征:
(1)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如:西式服装、大型轿车。大号的、男的。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成对、加“的”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
如: 公私不分。他不男不女。小型的我不要,我要中型的。
(3)前不加“不”,加“非”。
如:非正式会议。
08
副词
1.语法特征
(1)状语
(2)补语:极、很
2.“都”
(1)逐指 (总括) :我们都想去长城。你们办公室都有谁?
(2)已经:她都已经五十岁了。
(3)甚至:他问都不问我就决定了。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09
代词非疑问用法
1.任指:用来强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都、也)。
如:他什么爱好也没有。 我谁也不认识。
2.虚指:表示不能确定的或不愿具体说明的人或事物。
如: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他好像总在思考什么。
3.“什么”列举+“的”:
如:园子里有豆角、茄子、西红柿什么的。
10
助词
1.意义: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2.结构助词:的、得、地
3.动态助词:着、了、过
(1)着:
①表示静态的持续。
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②表示动态的持续。
如:小王吃着饭呢。
③表示方式,伴随的动作。
如:大家坐着吃饭。
④表示动作的结果。着读zháo,结果补语。
如:我找着衣服了。
(2)了:
①表示动作结束。(“了”是动态助词)
如:小王买了一本书。
我们吃了一只烤鸭。
②表示已经发生的变化。(“了”是语气词,放在句末)
如:我没有钱了。
我吃了。
树叶变黄了。
③表示动作的可能。(“了”读liǎo,可能补语)
如:他去得了。
我去不了。
(3)过:
①表示过去的经历。
如:我去过上海。
②表示动作实现。
如:小王吃过饭了。
③表示具体的动作。
如:我和大家一起过节。
④表示超过了限度。
如:你的话说过了,他可能要生气。
八、句法成分
01
谓语的构成材料(谓语性词语充当)
1.动词性词语作谓语——动词谓语句。
如:阳光照着整条街道。
2.形容词性词语作谓语——形容词谓语句。
如:他个子很好。
3.主谓短语做谓语——主谓谓语句。
如:他个子很好。
4.名词性词语作谓语——名词谓语句。
如:今天星期天。
02
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格式:谓语+形容词/动词/动词短语)
2.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
如:他讲得(眉飞色舞)。
雨下个(不停)。
3.程度补语:(较少)
(1)无“得”标志:“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
(2)有“得”标志:心理动词/形容词+得+程度补语。
如:心里痛快(极)了。
这拦河坝坚固得(很)。
03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
(1)下来:
动态一一静态 (停下来)、
快一一慢 (速度慢了下来)
(2)下去:
动态一一静态 (争吵声安静了下去)、
继续进行 (坚持下去)
(3)出来:
无一一有 (想了出来) 、
不清楚一一清楚(打听出来) 、
隐蔽一一显露 (搜出来)
(4)过来:
度过艰难的时期(熬过来);
恢复或转变到正常的\积极的状态(恢复过来);
不能按要求数量完成(忙不过来)。
(5)过去:
正常一一不正常 (昏过去)、
度过(苦日子熬过去了)
(6)起来:
静态一一动态(吵了起来)、
新的状态开始(热起来) 、
分散一一聚合 (收起来)、
估计(看起来)
04
数量补语
(1)动量补语:次、遍、回、趟、下、番、场、顿
如:看了几遍、走了一趟、打了一下
(2)时量补语:分钟、小时、上午、天、周、月、年
如: 住了三天、等了一个小时、学了一年
05
可能补语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有两种:
(1)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
如:这件衣服晒(得)晒(不得)?
眼下这件事耽搁(得)了。
(2)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 (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结果补语:(不)能解决好
可能结果补语:解决得/不好
趋向补语:(不)能拿出来
可能趋向补语:拿得/不出来
06
特殊句型
(1)“把”字句
四个特点:
①动词后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尤其不能出现光杆动词。
如:我把茶喝了。你把情况谈谈。
②“把”的宾语一般是有定、已知的人或事物。
如:你把(那本)书拿来。
③谓语动词一般有处置义,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等不能用来作谓语动词。
④能愿动词、否定词,置“把”字前。
如:*他把青春愿意献给家乡的建设。
*我把衣服没有弄坏。
(2)被动句(被、叫、让、给) (有标志、无标志)
被动句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
①动词后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不能出现光杆动词。
②主语必须是有定的。
③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
④能愿动词、否定副词置“被”字前。
(3)连谓句(多叫“连动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
如:金生取了笔记本走了。领导表扬先进树榜样。
(4)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如:他埋怨我没给他办成这件事。
①使令式: 请、使、叫、催、逼、命令。
如:老师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②“有”字式。
如:他有个妹妹很漂亮。
(5)双宾句
①有指人和物双层宾语的句子
②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 (与事宾语或间接宾语),一般指人;
③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受事宾语或直接宾语)一般指物或事。
(6)存现句
①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
②它可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
存在句: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
(静态存在句:山上有个庙。
动态存在句:空中飞着一只老鹰。)
隐现句:表示何处出现或消失何人何物。
(她的脸上透出一丝笑意。
昨天村里丢了两头牛。)
区别:“是”字句、“有”字句
(7)比较句
①“比”字句。
如:我比你高。
②比较句的否定形式用“没有”。
如:他的发音没有你好。
③“不比”的比较句。
如:我不比他差。
④“比……更/还”程度比。
如:姚明比科比更/还高。
07
句类:按照语气分为四种
(1)陈述句
陈述事实而带有陈述语气、语调的句子;有时候肯定的语气可以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语气词有“了、的、嘛、呢、罢了、啊”。
如:今天星期二。
(2)疑问句
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3)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句末用叹号、句号。
两大类:
一类是命令、禁止,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和语气词“了、啊”。
一类是请求、劝阻,语气词“吧、啊”。
(4)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和感叹语气的句子。
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
一般用降语调,句末都用叹号。
08
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根据意义关系划分:
学习“证书考试培训课程”,可咨询于老师(微信:yjx150129,1342611768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