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信札中的犀利言辞,让自封‘大师’者颜面扫地!

文摘   文化   2024-09-10 05:00   辽宁  
那是1965年的一个温暖的初夏,毛主席拿起笔,用他那标志性的草书风格,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仅内容深刻,连书法都让人眼前一亮,就像是一幅艺术品。

这封信的布局和字体,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看了就印象深刻。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一件书法杰作。信上的每一个字都那么有力,那么有个性,让人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书法技艺。

咱们现在就来聊聊这封信上的书法。这封信的布局也很讲究,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显得稀疏。这种布局,让整封信看起来既和谐又统一。

看看这信封上的字,是不是感觉挺熟悉的?没错,这几个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毛体”书法风格差不多,一眼就能认出来是毛主席的手笔。但是,当你打开信封,看到信里面的内容时,那字体可就大不一样了,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忍不住要大声赞叹——太棒了!

信封上的字虽然也很有特色,但信里面的字才是真的让人惊艳。毛主席在信里用的字体,比信封上的更加奔放,更加有力度。这种书法风格,真的是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越看越觉得有味道。

信札里的“郭老”两个字,看起来特别有感觉,笔画又满又润,就像刚从墨水瓶里蘸满了墨水写出来的一样。懂书法的人都知道,一开始写的时候,笔尖上的墨水多,一般不太容易写出那种干枯的效果。但是,“郭老”这两个字偏偏就有那么一点枯笔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飞白”。

你要是仔细看,就会发现这飞白的地方处理得特别巧妙,枯而不燥,反而显得特别圆润。这种用最饱满的笔写出最枯的线条,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得需要多强的控笔技巧啊!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毛主席的书法功底不是盖的,他的控笔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说到“郭”字里的那笔长竖,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这笔线条开始的时候细得像根针,然后逐渐变粗,最后又迅速收笔,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这种柳叶形状的笔画,在整封信札里随处可见,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不少灵动和韵味。

在毛主席的这封信札里,有些看似简单的字,却被他写得特别有味道。比如“亦”字,这个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笔画饱满,而且你会发现它整个字都是斜着的,几乎要横过来了。这种倾斜度,可不是随便哪个书法家都能驾驭的,它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和对字的深刻理解。

再仔细看,这个字的转折处,角度大得让人惊讶,但看起来却那么自然,那么流畅。这种转折的力度和角度,展现了一种干练和果断,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书写者的坚定和自信。而且,这个字中间的横画并没有放在正中间,而是稍微往下了一些,这种小小的变化,让整个字看起来更加有趣,更加有个性。

再看“研”字,这个字的造型也是别具一格。每一笔都那么有力,那么有棱角,尤其是那一竖,坚挺有力,仿佛能穿透纸背。最妙的是收笔的那个小钩,向左一勾,给整个字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活泼。

从这两个字就能看出来,即使是结构简单的字,要写得好也不容易。它们考验的是书法家的功底和对字的深刻理解。毛主席的笔下,这些简单的字却写得那么有个性,那么有味道,这正是他书法艺术的高明之处。

一看这些字的笔画,就让人忍不住想到画画时用的那些“柳叶描”之类的技巧。这说明毛主席对咱们传统绘画里的各种线条技巧也是相当有研究的。他的书法里融入了这些绘画的元素,让字不仅仅是字,更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

整体来看,这幅作品无论是字型还是排列,都显得特别自由,就像是那种不加修饰、自然而然的美。每个字都和周围的字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就像是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一样,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紧密相连,给人一种非常和谐的感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信札最后那几个小字,写得随性而又不失章法,有的还巧妙地穿插在大字的笔画缝隙里,就像是木结构中楔子的作用,让整幅作品的活力和动感更上一层楼。

毛主席给郭沫若的这封信,无论是整体的布局还是每个字的笔触,都透露出一种不羁的自由和流畅,展现了他老人家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这封信不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艺术的展现,让人感受到他那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书画相约
为书法家画家提供交流平台,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为收藏者打造专业的交流、鉴赏、拍卖平台;书法国画等艺术作品展示与销售,书画馈赠礼品营销;书画笔会、展览、活动;佛教、茶道、文玩、摄影同好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