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出一份重庆市璧山区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的文件,吸引了众多目光。网传截图显示,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达了《关于成立重庆市璧山区“砸锅卖铁”工作专班的通知》(璧山府办〔2024〕26 号)。有重庆区县政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并指出“砸锅卖铁”这一提法意在表明坚定态度,核心是推进资产的盘活与变现。
据悉,此前中央关于加强化债重点省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文件中也有类似表述,要求12个重点省份“砸锅卖铁”竭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无独有偶,近日文旅圈里一个W姓,规划设计类的大咖级重量人物,在朋友圈感言“不装了”,说深感压力山大,既要面对急剧下滑的业务,又要支付巨大的团队运营费用。虽然语调幽默风趣,但却让笔者感同身受。
近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中无论是博物馆、图书馆、景区的建筑面积和数量,还是参观人次、举办的文化活动场次等,都是同比大幅增加,甚至超越了2019年,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在跟2019年横向对比之后,2023年国内文旅市场与2019年是一个非常割裂的现象。
先看《公报》2023年的数据:
旅行社:从2019至2023年,四年时间国内旅行社的数量从38943增长至56275,增长1.7万家,但年平均营收却从1800万元降到了790万元,直接腰斩,而年平均利润也从60万元降到了6.65万元,平均每家旅行社的月利润5538元。
景区:从2019至2023年,国内A级景区数量增加了3000多家,总收入却下降了近1000亿,A级景区平均收入下降幅度近40%。
有业内人士笑称,现在的旅游从业者每天都浸泡在统计学的明媚阳光中,然而实际上,现在的旅游行业产能明显“过剩”,文旅商家增长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游客增长的速度,收入都被平均了。
其实,产能的过剩,并不仅体现在旅行社和景区,这是旅游业相关大交通、住宿业等都普遍存在过剩现象。
大交通:以民航为例,数据显示,国内航线方面,2024年1至5月,国航、南航、东航、海航、春秋、吉祥六家主要上市公司总需求比2019年增加了10.7%,但总供给却增加了16.9%,这其中春秋一家又占到了的民航总利润的50%左右,巨亏的航空公司有好几家。
住宿业:以民宿为例,2023年国内民宿企业注册量较2022年增加了9.03万家。而2024年上半年又增加了5.1万家,同比增加24.6%,再创新高。9月8日,笔者在美团查了下丽江古城南门客栈的价格,五家客栈二十平方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定价过百的只有一家,其它都在百元以下,最终旅游目的地输给了五线的县城。
当旅游行业整体过剩时,最直接结果便是内卷加剧,旺丁不旺财。从经济角度上说,目前国内已经进入了通缩状态,而通缩比通胀更可怕。
上半年文旅上市公司情况,也佐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21家文旅上市公司中,净利润相比去年下滑的有12家,超过半数,另外还有云南旅游和ST凯撒两家是减亏。
有趣的是,这21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总和10.8亿,其中宋城演艺就占了5.5亿,超过一半。也就是说,一个以“千古情”景区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民营企业,净利润竟然占据了A股旅游板块的半壁江山。
这委实有点打旅游业的脸,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只能算“人造景点”民营企业,如此这般吊打一众具有背景的5A级景区,不是景区资源不好,不高大上,而是民营企业更懂得市场,更灵活,更懂得消费者的心理。
笔者又了解网上文旅投资数据,2018年国内文旅项目总投资23000亿,2019年25000亿,2023年2500亿,而2024年上半年在1000亿左右,对比2019年投资规模下降了90%!文旅真的没有钱了。
毋庸置疑,文旅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现在需要的不是开辟新项目,而是如何盘活那些已经成为存量的文旅烂尾工程,只是目前市场奇缺专业的文旅全链条运营团队,即便有,大部分项目也是难以盘活的,就像你很难治好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我们目前的文旅配置资源,都是源于以前30年高速增长的经济而匹配的,只可惜增长的是数量而非质量,最近两年才意识到做好文旅的关键是运营前置。从淄博到江西、拉萨、浙江、湖北、成都,笔者多次参加文旅峰会及培训时都在讲一个重要的主题“重塑文旅”。
现在文旅市场和以前已经发展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不能说以前一定是错的,但是几年,几十年思维逻辑都没有改变,那一定是错的,前几天在成都有个粉丝问我,
她想抓住现在市场的调整期扩大队伍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否可行?
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你不扩张坚持活下去三年,
你50%的竞争者已经不在了?
笔者还是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旅会越来越被重视,今年中央一系列对文旅的扶持政策也证明了这一点。
(声明:“邵阳市旅游协会”微信公众号转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