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朱鹮和柿子都象征着好运和繁荣”
A group of crested ibises perch on a persimmon tree in Hanzhongy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ese culture, both crested ibis and persimmon trees symbolize good luck and prosperity. This is not only a vivid poem of nature, but also a good omen for those who see it!
你见过朱鹮吗?
朱鹮成鸟全身以白色羽毛为主,翅膀和尾部羽毛渲染着略浅的橙红色,最深入人心的就是其面部的一抹红色,还有脚,也是鲜亮的红色,在天空翱翔时,尽显高贵。
如此特别,引得文人墨客记挂心间。唐朝诗人张籍就被朱鹮(古称“朱鹭”)优雅的姿态倾倒,为其写下:“翩翩兮朱鷺,来汎春塘栖,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繁殖期,朱鹮会将脖子上的分泌物涂抹到身上,使羽毛变成灰色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2023年,朱鹮的全球种群数突破“万只”大关。这昭示着从1981年的孤羽7只到如今的万鹮竞翔,从踪迹难觅到近在咫尺,朱鹮这一世界级珍稀濒危鸟类从秦岭一隅飞向了世界,正一步步摆脱濒危的困局,走向复兴。
40多年来,朱鹮保护事业从秦岭深处的汉中市洋县起步,以一套“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野化放归扩群、科技攻关支撑、政府社会协同”的野生动物救护法宝,创造了生态保护事业的经典范例,为全球朱鹮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了陕西方案。
从发现到保护
朱鹮是鸟类的“活化石”,见证了大自然6000万年的风云变化,有着“东方宝石”“吉祥鸟”之美誉。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20世纪朱鹮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种群甚至一度销声匿迹,杳无踪影。
正当人们认为朱鹮种群灭绝凶多吉少时,1981年5月23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姚家沟传来好消息——在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苦苦寻觅下,7只野生朱鹮现身秦岭南麓。这一重大发现,点燃了朱鹮种群绝处逢生的希望。
40多年间,陕西省肩负责任与使命,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全面加强朱鹮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
一方面,陕西加强就地保护工作。从成立“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小组起,陕西开始探索朱鹮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模式。2001年,朱鹮保护区正式设立,建立了“局—站—点”三级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标识跟踪、繁殖期监护、栖息地保护修复、食物补充等保护措施,有效推动朱鹮野外种群恢复扩散。这其中,汉中市特别是洋县的“不准在朱鹮活动区狩猎,不准砍伐朱鹮营巢栖息的树木,不准在朱鹮觅食区使用化肥农药,不准在朱鹮繁殖巢区开荒放炮”等措施,为朱鹮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生境,保护朱鹮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另一方面,陕西积极开展易地保护措施。1990年,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朱鹮种群。随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建立了第二个人工朱鹮种群。依托于此,朱鹮饲养繁育、疫病防治等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有力推动了朱鹮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1983年,洋县姚家沟救助的一只朱鹮幼鸟
在拯救朱鹮工作中,坚持保护机构主导、社区群众参与的共建共管、协同保护模式。通过宣传引导、改善基础设施、扶持绿色产业等措施,全面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朱鹮保护的积极性,吸收社区群众参与朱鹮巢区、夜宿地和重要觅食地监测与巡护工作,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人与朱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从繁衍到复兴
然而,就是这样美丽的一种鸟儿,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渐渐失去踪迹,一度以为它们已经灭绝。
人工繁育捷报频传,但陕西深知野化放归才是实现朱鹮物种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此,陕西以秦岭地区为原点,开展了朱鹮野化放归的科研实践。
2004年至2005年,陕西在洋县华阳镇启动朱鹮野化放归试验,连续两年放飞23只朱鹮,并取得成功。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环境变化对物种生存带来的风险,陕西开始分步骤扩大朱鹮栖息地。2007年5月,陕西在宁陕县实施了世界首次朱鹮野化放归工程,放飞的26只朱鹮成功繁育子代个体,实现了全球首个朱鹮野化放归种群的建立。2013年,陕西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大胆提出在秦岭以北的铜川市耀州区实施朱鹮再引入工程,这一具有地域跨越性的科学尝试大获成功。而后,陕西又陆续在宝鸡千阳、西安周至、渭南华阴等地开展野化放归。
2013年,在陕西铜川举行的秦岭以北地区朱鹮野化放飞活动现场
据统计,陕西累计野化放归朱鹮265只,以洋县为中心的野生朱鹮6600余只,营巢数量1000余个。陕西已成功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野化放归种群。
群鹮竞飞
从秦岭到世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陕西朱鹮种群日益兴旺,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态势持续稳中有升。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已发展到7700余只,占全国的80%、全球的70%;朱鹮栖息地面积由1981年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超过1.6万平方公里。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野化放归工作的推进,朱鹮历史分布区逐渐重现它那美丽的翩跹身影。
中国朱鹮也同样在韩国安家落户、繁衍生息。2008年和2013年,名为“龙亭、洋州”“白石、金水”的中国朱鹮分批去往韩国定居。在中韩两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韩国朱鹮种群数从中国赠予的4只发展壮大到现如今的500多只。
2008年,中国向韩国赠送的 朱鹮“洋洲”“龙亭”
40多年来,朱鹮从秦岭起飞,飞向全国,惊艳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讲好中国“朱鹮故事”,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繁殖期的朱鹮
汉江鹮影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秦岭飞鹮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来源:绿色时报 汉中市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