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笔记:
在我日常的看诊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有的家长,觉得是孩子挑食偏食,有的认为是不是孩子肠道出了什么问题,甚至还有家长问我能不能补点什么来让孩子喜欢上吃饭。其实,经过我们的沟通分析,往往以上这几方面做得不妥,而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呢,虽然五花八门,却都隐藏在我们日常养育的细节中。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希望给家长们一些思路。
首先对于添加辅食阶段的孩子来说,我们常遇到的就是辅食的性状与宝宝的啃咬咀嚼吞咽能力不匹配。如果宝宝的啃咬咀嚼弱,而家长给的辅食性状过粗、即使较稀,也会让宝宝因为感觉吞咽太费劲儿而拒绝吃;同样的,如果宝宝咀嚼和吞咽能力已经不错,而辅食过细、过稀,又可能会让宝宝觉得太单调而没兴趣。所以要根据宝宝啃咬、咀嚼能力,大便中食物残渣情况,不断调整性状,以满足宝宝的需求。
第二,可能是我们提供的食物、味道不合宝宝的口味。是的,别看宝宝小,对口味也是有自己偏好的。比如有的宝宝不喜欢吃菠菜,有的不喜欢吃胡萝卜,和我们大人对口味的喜好一样,这都是很正常的。家长呢不要为了所谓的营养全面,就强迫孩子吃他不喜欢吃的食物,更不要一有不喜欢的食物,就给孩子扣上一个“挑食偏食”的帽子。其实如果我们把绿叶菜归位一类的话,孩子只要接受这一大类中的任意几种就可以了,其他诸如根茎类蔬菜、水果、粮食也是一样的。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家长在调味料的使用上和宝宝的需求上发生了矛盾。大家都知道,理论上来讲呢,1岁以前的辅食是不需要额外加食盐的,1岁后,也是尽量清淡。但这不表示宝宝就应该吃没滋味的食物,或1岁后也一点不能吃食盐或相应调料,这里强调的主要是不要“口味过”重。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而表现出对食物不感兴趣,我们也不妨用有味道的食材比如西红柿呀、红薯呀、南瓜等来搭配,1岁后当然也是可以适度添加一些酱油或盐等调味品,来帮助宝宝更好的接受食物。
第三种情况,是宝宝的消耗不足。消耗太少会让宝宝没有饥饿感,不饿自然不想吃饭。
关于消耗少,最直观的就是宝宝的运动量少。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更多的是坐车或者抱着。家长们应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自己主动动起来。在外多走走,在家能爬的爬,能走的走,最好是在家长的带动下,和孩子玩起来。
那有的家长说了,我家宝宝还不会爬,不会走,谈何消耗呢?对于小宝宝来说呀,除了多趴,多看、多听、多接触外界,也是一种消耗。谁说脑力劳动就不是消耗呢?所以经常带孩子外出,在接触不同的外界环境过程中,宝宝的小脑袋瓜都在飞速的运转,那可是很消耗能量的呀。
消耗多 ,饿的快了,吃的也就相应的好了。
第四种情况,是我们看诊过程中经常不易探查出来的一种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经常一问家长,辅食性状也不错,味道也合适,每天都有户外活动,为什么还是吃不好,仔细询问,宝宝大便的频次和量竟然还都正常。那我们就疑惑了,这孩子不吃饭,哪来的大便呀?然后在不断询问下得知,“那不吃饭,我们就给吃点零食呗”,“过了饭点,孩子饿了,也不能饿着呀,就给点零食呗”,还有大点的孩子不吃饭,饿了自己就去拿零食吃了。还是那个问题,零食吃多了,没有饥饿感,吃正餐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食欲了。
所以提醒一下,宝宝的营养来源,主要还是得靠正餐,零食很难替代。甚至,如果奶的每日摄入超出建议量太多,且影响到孩子的正餐,那么还是需要控制奶量到合理范围内。毕竟从宝宝1岁半开始,奶开始转变为辅助地位,饭菜才是主导地位。
第五点虽然发生的概率没有以上四点大,但是一旦发生了,确实很痛苦的。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还是会见到不少孩子的口腔护理不到位,导致孩子患上龋齿的问题,从而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降低。这也就提醒我们,要重视宝宝日常的口腔护理,每天规律刷牙,做到定期的口腔检查,并及时治疗龋齿,也有利于避免今后的恒牙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