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位于武汉长江南岸的城市绿道——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的6座栈桥,持续吸引着众多市民的体验打卡。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所在位置为武九铁路北环线旧址。6年前,武九铁路北环线由武汉城投铁投公司负责铁路搬迁,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一期工程启动建设。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从铁路阻隔到栈桥融合,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不仅为周边市民提供慢行观光的通道,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从兴城到围城
拆掉道口建栈桥
《武汉铁路百年》这样记述:“武汉是坐着火车穿越历史而来的城市,每一段铁轨,每一个车站、每一座桥梁,都是一段革命史、奋斗史和城市发展史。”
◎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成为武汉市民休闲游乐的新景点。(长江日报资料图)
武九铁路起源于原粤汉铁路。粤汉铁路武汉段从小东门至徐家棚,终点徐家棚站后来更名为武昌北站。
1954年,武钢选址青山,铁路开始由武昌北站向青山八大家延伸。第二年,武钢建成投产。铁路线从八大家继续延长至黄石铁山站,称为武大铁路。1990年,大冶至九江沙河街段贯通,与武大铁路合称武九铁路。
武九铁路北环线,从小东门到青山建设十路,途经沙湖站、武昌北站、大家站、楠姆庙站。
◎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示意图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接轨,形成新的京广铁路,武昌北站与这段粤汉铁路旧线也随之冷清下来。
2000年以后,伴随着铁路第三次大提速、武昌站扩能改造工程,武九铁路北环线作用被进一步削弱。2018年5月10日,武昌北站送走最后一班市郊8304次列车,承载着武九北环沿线居民60年的市郊通勤绿皮小火车停运了。同年5月13日,武九北环线停止办理行车业务。
停运后的武九铁路北环线沿江穿越武昌、青山两个中心城区。由于铁路线的阻隔,城市空间出现割裂,直接影响了武汉市规划实施的“两江四岸”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受到影响,沿江宝贵土地资源也没得到合理利用。
2018年5月,武汉启动武九铁路北环线拆除工作。
根据规划,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后,将复合利用腾退铁路用地,地上建设全长约17.1公里的城市公共空间——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提升长江两岸城市功能和景观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 如今的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了很多新景点。(长江日报资料图)
02
6座栈桥各具特色
串联武昌生态文化长廊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横穿武昌、青山的地面道路共40余条。拆除铁轨后,为方便周围的非机动车和市民通行,沿和平大道、德平路、园林路、建设一路、沿港路、建设十路等原来重要铁路路口和道口,修建起6座人行栈桥。
◎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6座栈桥的区位图
7月20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全线通过铁路肌理与铁路元素的保留、历史建筑的改造、自然景观的塑造,搭建一条展示铁路文明与园林生态交织的城市公共空间。长廊中的六桥六景,则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 和平大道“弓形桥”
靠近武昌生态文化长廊起点的第一座人行栈桥——和平大道的“弓形桥”首先映入眼帘。这座桥造型独特,桥面梁、索和拱形成张力结构,像一张拉满的弓。站在桥上,可俯视和平大道的车水马龙。据了解,桥的设计参考了英国盖茨亥德千禧桥,在国内城市人行天桥里是首创。
◎ 德平路“水波桥”
德平路“水波桥”的灵感来源于附近的余家头水厂。青绿色波纹,似山似水。站在栈桥上能看到二七长江大桥耸立其后。
◎ 园林路“彩虹桥”
园林路“彩虹桥”,以四色树脂玻璃构筑了自带复古滤镜的“镜筒”空间,绿、红、蓝、黄四色规则排列令人仿佛置身于时空隧道,从外面看如同道路两端支起的一道虹。“彩虹桥”是武汉市目前第一座室外彩虹玻璃桥。
◎ 建设一路“红钢桥”
与彩虹桥自身的多彩不同,建设一路“红钢桥”立面采用统一的锈红,简单的几何体作为装饰排列其中,给人以秩序美与典雅美。绿树成荫的盛夏,路边繁茂的梧桐叶与红桥相映成趣,从树荫缝隙透出的光线投射在桥上令人感到无限的生机。
◎ 沿港路“钢箱桥”
沿港路“钢箱桥”由连续的钢箱梁构成,桥底也做了弧形处理,使得桥体造型更加饱满,更像一条银色的游龙。
◎ 建设十路“花海桥”
建设十路“花海桥”从栏杆到拱廊,布满紫藤、蔷薇造景。在紫藤花桥上,紫藤花缠绕着两侧的护栏,一直延伸到拱廊顶部,微风拂过,影影绰绰。
来武汉旅游的襄阳六中老师喻有凡带着家人在“花海桥”拍照。他说一路看下来,六座栈桥,各有特色,好像一座露天的桥梁博物馆。
03
家门口的栈桥
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
◎ 沿港路“钢箱桥”
位于青山公园西侧的沿港路,是连接临江大道、和平大道与冶金大道的重要通道。“原来这里是一个铁路涵洞,如果到江边去必须穿越涵洞,一遇暴雨涵洞就积水”,家住附近十九街社区居民周涛指着沿港路“钢箱桥”位置告诉记者,这里行路难留给人们太多的记忆。
如今,沿港路约240多米的改造段与周边路面齐平,沿港路双向四车道上机动车畅通无阻,“钢箱桥”成了沿港路最美的风景。
记者在钢箱桥下看到,由于钢箱桥宽约4米,上下坡坡度较缓,电动车和自行车都穿越栈桥而过。
周涛说,栈桥建起来后,周围原来和栈桥不相称的低矮房屋、临时建筑也被拆除,环境大大改善了。
◎ 和平大道“弓形桥”
和平大道“弓形桥”附近,三角路花园赵家墩小区4栋居民李红雨告诉记者,原来的武九铁路横穿公路,铁路下面有涵洞,走和平大道穿越武昌必须走涵洞,下雨天这里就堵车,“有时一堵就是半个小时。”武九铁路废除后,建设单位把涵洞填平,在上面架起了栈桥,成了周围居民休闲好去处。
《在武汉触摸中国铁路》作者赵卫东在武九铁路北环线拆除之前,曾走访武昌、青山的多个铁路道口。他告诉记者,武九铁路北环线将城区割裂,截断了武昌、青山两个城区近40条与长江垂直的道路,由此产生多条“断头路”,极大地增加了周边交通压力,给附近居民带来多不便,“一轨之隔的居民若要相见,要绕道很远的道口,多走两三公里的路”。
“临江而不亲江”,也成了临江居民曾经的痛楚。赵卫东说:“栈桥是缝合这道伤口的针线。它们连接起断裂的道路,记录着区域独特的历史片段。”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认为,6座栈桥加速了武昌及青山滨江区域城市路网“缝合”,沿线13公里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未来,整个江南片区将形成40余条道路直通江边的畅通路网,市民亲江赏景将更加方便。
04
从“背江”走向“面江”
右岸主城“含金量”再升级
◎ 青山火车文化主题公园天桥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沿线打造四美塘铁路文创天地、八大家创意工坊、武汉火车文化主题乐园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武昌滨江商务区等城市重要功能区。6座栈桥,方便市民出行,缝合城市空间,也连缀出长江右岸一片活力。
记者在建一路“红钢桥”上看到,周边一片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中建八局项目部负责人说,铁轨拆走后,栈桥建起来了,他们的项目也启动了,地块也升值了。今年10月,“红钢桥”附近八大家创意工坊即将投入运营。对于武汉首个音乐策展型商业街区,周边居民相当期待。
距离沿港路“钢箱桥”50米的青山商场近来有不错的人气。临近午餐时间,在钰龙时代中心工作的蒋夙兰和同事一起在“嗨吃街·青山食境”吃完午餐后,顺便到钢箱桥上散散步,然后步行回公司。
◎ 沿港路“钢箱桥”
和平大道“弓形桥”附近的绿地缤纷城也打出广告:“靠近和平大道弓形桥附近的绿地缤纷城”。
2019年,武昌滨江商务区规划确定,核心区定位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总部商务首选区。
古老陈旧的铁轨拆除后,建一至建四街区招商计划已接近20%。
如今,青山商场、奥山世纪城、武商奥特莱斯、绿地缤纷城等商业体以及正在建设的八大家创意工坊,融合了时尚、娱乐、餐饮、文化等多种业态,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与生活场景。
◎ 园林路“彩虹桥”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九铁路成功搬迁,武九线综合管廊、6座栈桥相继投入使用,这一切无疑促进了武昌这一“江南中心”更为完整与独立。区域交通盲点向滨江功能纽带的转变,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新功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过文俊认为,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和独树一帜的栈桥,使得该区域的空间布局、交通格局更趋合理优化,为右岸进一步进行科学规划、打破交通瓶颈、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聚集打下基础。这不仅提升了长江两岸城市功能和景观形象,也重塑了武汉江南片区由过去“背江”发展转向“面江”发展的新格局。
来源丨武汉晚报 大武汉客户端
编审丨综合管理部
(长江日报记者金涛 汪文汉 实习生李丹媛 贾雯 通讯员杨篪 摄影:何晓刚)
快来“分享”点“赞”“在看”
为武汉铁投公司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