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的故事:天府粮仓有个“罗师傅”,被我们“抓”住了!

文摘   2024-10-21 12:18   四川  



“在基层一线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如果说有一篇稿子可以体验一把‘幸福的烦恼’,这篇稿子真心让人‘有点烦’;如果说有一篇稿子还可以让受访者‘念念不忘’,那么这篇稿子可以让我也跟着沉浸其中……”


这篇稿子就是今年国庆节前在直播游仙APP发布的《罗师傅和他的农机梦》,稿件在本地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成为2024年到目前为止留言评论最多的稿件,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一起来看报道背后的故事:


天府粮仓有个“罗师傅”

被我们“抓”住了!


“道听途说”的新闻点

动了采访罗师傅的心思,完全是机缘巧合。9月份是水稻收获的季节,拟采访报道“农事一体化服务”这个主题,为此我们前往游仙区魏城镇的游仙区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拍摄采访水稻收割。采访的过程很顺利,在午饭闲聊时,采访对象罗彩元说到农业生产、农业机械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于是出于记者的本能,便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农机如此痴迷?“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在做农机,在游仙算得上是‘世家’。”他笑着说道。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


农业机械是最近几十年的“热词”,三代农机人从何说起?于是他给我们讲起了他的家族故事:爷爷是生产木制犁耙的“木匠”,父亲是生产铁制农具的“铁匠”,到了他们这一代则是专心维护农机的“修理工”。


“其实还不只是三代人,二哥的孩子考上了川农大,其中一个还在出国留学(川农大交换生),算起来应该是第四代才对!”罗彩元自豪地介绍,“我父亲70多岁,现在还在修理拖拉机,技术还是中心最好的……”


多好的故事!多么有画面感的场景!于是就跟他约了采访的时间,提出很想跟老爷子见面的请求。


正在检修收割机的罗师傅


“惊喜不断”的采访


9月26日,跟罗师傅第一次见面,罗师傅名叫罗胤隆,1950年出生,今年74岁,见到他时,他正在检查出故障的拖拉机,说话的声音洪亮,人特有精神,笑声也很爽朗,完全看不出来年过七旬。


我们简单说明来意,提出来想做一期视频节目。“老照片、还有老厂都没有了,过去的只有回忆。”从做视频的角度的确有些难度,于是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坐下来与老人聊天。


“我这一辈子是值了,实现了父亲想都不敢想的三个梦想……”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家句句不离农机,我的脑海里却分明是一幅幅天府之国农业生产沧海桑田的巨变!采访过程让我们越来越兴奋!


虽然没有办法做成视频类稿件,但我们当即决定把罗师傅的故事用图文稿的形式讲出来。


“没有农机的进步、推广,农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我的儿子罗彩元考上了师范校,那个年代就是‘铁饭碗’,我让他留下来跟我一起搞农机厂,孙子要到澳大利亚去学习农业,我们爷俩聊了一天一夜,最后他说学成了要回到中国。中国这么大,这么多人要吃饭,需要年轻人加入,我老了,年轻人的加入,也要从我们自己家做起。”


听着罗师傅的话,已经明显感受到,在他身上有着一颗农机人炽热的“初心”,这种朴素的家国情怀让人发自内心感动。


惊喜远不止这些。


“我是一个搞农机的人,在魏城农机厂见过很多国外的机器,自己造不出来就很难过。但你看现在,很多机器我们自己都能造出来了,无人机还遥遥领先。”老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整个采访的过程,我们有时在现代化的农机旁,有时在老人使用过的老旧车床旁,有时则在农田田埂,他的故事像电影机的胶片一样,一幕幕地呈现!


罗胤隆为儿子罗彩宝撰写的条幅(受访者供图)


“驾驭不住”的稿件


一个好的新闻点、一次成功的采访,只是新闻这道菜的食材。如何烹饪,考验着记者的手艺,烹饪的效果则还需要“食客”的检验和评价。


罗师傅的故事很大,“大”是因为他的故事和他成长的时代“同呼吸”,如何将他的一个个小故事和农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关联起来,作为基层媒体记者着实很难驾驭;罗师傅的故事也很小,“小”是因为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鲜活的,是个人由内而外的情感和行动的结合。“大”能够使新闻作品的读者从时代的高度理解人物个性,增强作品共鸣,“小”则会让新闻更有可读性,增强作品互动欲望。如何在“大”和“小”中找到结合,成为对罗师傅的故事进行“烹饪”的幸福烦恼。


近四个小时,235分钟的录音成为稿件撰写的最大底气。


在成稿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直接切入讲述罗师傅四代农机人的故事,第一版文稿出来后,罗师傅和他的孩子的故事非常丰满,但第一代(罗师傅的父亲)和第四代(罗师傅的孙子)农机人的故事就略显单薄,无法支撑。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二稿的写作,这一稿我们的思路是从农机人见证中国农业发展的视角来创作,但从成稿的情况来看,“大话”太多,割裂了人物故事中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基层媒体采写的稿件应该有田野的芬芳和带露珠的“泥土”气息——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进行了稿件的修改完善,从“亲历:农机制造以地方为主”到“见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再到“自豪:地上的农机连上了天上的‘北斗’”,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个农机人的故事,像冰糖葫芦一样,时代脉搏成为了冰糖葫芦串起来的主线。


从最终稿件发布后群众的反响来看,把群众的故事“真诚”地讲给群众听,这样的思路无疑是成功的。


从几乎准备放弃的新闻点,到采访中被人物故事不断打动,再到撰稿时十几次“易稿”……这篇稿子最终被中心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特稿进行发布,国庆期间接到不少朋友还有陌生人的电话,除了对稿件的称赞之外,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作为受访者,罗师傅看到发布出来的稿件,也激动地说:“我的故事很普通,没想到很多徒子徒孙看到了之后,纷纷表示也要像师傅师爷一样,扎根农村,推广农科农机!”




作者 | 汪邦坤,陈静

编辑 | 陈  静

审核 | 刘小义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直播游仙
游仙综合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新热点资讯游仙美食美景,便民服务等同城最有价值信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20004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