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汕尾陆丰碣石镇,完成外立面改造的示范主街玄武路焕然一新;碣石镇浅澳村,宽阔整洁的道路绿树成荫;去向海边,临港产业园内高耸入云的海工建筑勾勒出产业蓬勃发展的轮廓。这座海边圩镇,正搭乘产业发展快车提档升级。
入选首批典型镇以来,碣石镇聚焦扩容提质,因地制宜做好镇村规划,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提质增效。同时,利用好海洋资源着力发展镇域经济,风电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碣石镇风光
海洋产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产业发展强调因地制宜。“要用好海洋这个‘蓝宝石’,这是碣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碣石镇党委委员余瑞琼给出做强镇域经济的思路。
在碣石镇海边,一幢百米高的海工建筑直耸入云,所在地便是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园。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入驻园内。
“我们在2020年选择到广东发展,入驻临港产业园。随着‘百千万工程’推进,我们这两年加大了投资力度。”广东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洪波说。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尾大力推进“兴海强市”示范工程。“这两年很多海上风电项目的审批、落地都很快,对我们这种新能源风电企业非常利好。”田洪波说,目前企业已成为海洋装备制造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单重2000吨大型管桩的厂内生产制造、起重和搬运能力。
环视整个临港产业园,南海海缆有限公司同样备受瞩目,这家总部位于江苏南通的龙头企业,填补了广东高端海缆制造的空白。属地化运营是该公司发展长久的保障,据介绍公司90%以上是本地居民。碣石镇的居民林志远自公司投产便在这里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工资在我们这里是高收入。”他说。
截至目前,临港产业园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碣石镇风光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这在碣石镇也成为现实。去年9月,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汕尾陆丰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
如今,碣石镇正打好海洋、海岸、海港三张“优势牌”,着力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有力实现GDP与GEP双提升,助力陆丰建设“零碳未来城”。
不仅如此,碣石镇的特色产业也持续蓬勃壮大。围绕圣诞品、服装、摩托车配件等特色传统产业,当地以拓宽富民增收渠道为抓手,通过“产业入园+就地提升”等方式,积极引导有品牌效应的企业进入碣石产业园,塑造一批“精特美”优质地方特色品牌,对已成规模的企业就地改造升级,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全镇范围内已经摸排掌握服装加工点、小作坊和圣诞品企业、个体户情况和转型意向,并初步选定了碣石角洋村大路岭和新饶村南溪河畔两处地块,用于打造传统产业园区,未来将进一步成立行业协会,引导圣诞品、服装和摩托车配件等行业规范化集约式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
发动各界参与镇村环境提质
产业发展,人居提质。典型镇培育建设也给了碣石镇扮靓环境的机遇,当地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结合,推动镇村焕新。
坚持规划先行,碣石镇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典型镇建设规划;2024年围绕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工作要求,再对原有规划进行提档升级。
依循规划蓝图,碣石镇有序提升镇村风貌。聚焦乡镇连城带村结点功能作用,当地制定了“一山、一桥、一镇、两水、两路、两园区”的一揽子民生项目,包括玄武山景区扩区、碣南大桥重建、华润希望小镇等。同时,当地紧抓央国企帮扶契机,聚焦提升功能建好乡镇节点,大力推进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基础设施、社会治理,推动主干道沿线近700栋房屋风貌整体提升,以小切口推进镇域风貌品质大提升。此外,碣石镇还利用好中广核帮扶资金,在圩镇主次干道全面开展停车位、临时摊档点区域划分工程,以及对菜园路与S228省道交叉口开展绿岛提升等。
碣石镇风光
当地还强调长效化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以“入户联心”工作为切入点,由党员干部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镇村环境提升工作,通过打好“感情牌”、讲好家乡故事,调动在外乡亲、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镇域内的乡村,美丽蝶变同样随处可见。走进碣石镇浅澳村,宽阔整洁的道路绿树成荫,远处是蔚蓝的大海,近处是琳琅满目的美食摊位,在沙滩落日的氛围下随手就能拍出大片。
当前,碣石镇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抓住华润希望小镇落户浅澳村的重大机遇,利用该村的海岸资源、红色资源等,分批建设房车基地、海滨浴场、垂钓基地等项目,全力打造复合型滨海旅游度假区。目前,这座全省首个华润希望小镇继续有序建设,浅澳村的“美丽画卷”呼之欲出。
南方+记者 陈保良 汪旭莹 张子俊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