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这个村……

民生   2025-02-03 00:06   广东  
乘着我市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的东风,陆丰大安镇石寨村依托其深厚的文化资源,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探索文旅新项目,打造特色旅游。该村曾先后荣膺国家级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多项称号;近日,又被授予省旅游特色村称号。记者慕名前往该村采访。

新寨一景。

深厚的文化资源

石寨村有石寨村、新寨村、张厝村三个自然村,历史传统建筑包括石城、和安里、黄忠贞公祠三部分,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在石城的周围有几处泉眼,泉流环绕石城,形如“玉带”。更妙的是所有泉流都归入城前鉴湖,形成“四水归湖”“鉴湖出涨”“象鼻击湍”等自然景观。石城与远处的自然景观配置,形成以法留山当笔、阡陌交错的田园为纸、砚山当砚、鉴湖做墨的“文房四宝”景观。这里果真是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历来尊儒重教、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近代二百年间,石寨黄氏族人计有进士一名,举人七名,贡生三十六名,秀才几百名,可谓簪缨满堂。黄氏家庙内挂有功名牌匾四十八幅,城寨正门(西门)外竖立旗杆石二十八付。

村内祠堂主要有“三祠”,石寨外祠(黄氏大宗祠)、石寨内祠(黄氏家庙)、石寨村新寨黄氏宗祠。“三祠”中共挂有 48 块牌匾,其中多块是钦赐和潘锦、张之洞、年希尧等名人所题牌匾,还有―块题有“父子文魁”字迹巨匾,为表彰父子两人皆中举人而授。“三祠”共有楹联26 对,内黄氏家庙 5 对、外祠 7 对(含校联 2 对,因外祠用作学堂)、和安祠 15 对。

黄忠贞公祠现为陆丰市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忠贞公祠是为纪念黄易而建造的祠宇。黄易,字子参,号苍潭(1631~1677年),系石寨黄氏三世祖,清顺治己亥科进士,曾以冒死上疏《奏开界疏》闻名于世,任福建归化知县时,造福百姓,政绩彪炳。在甲寅闽变和丙辰粤变中,随康亲王平剿叛乱,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不幸牺牲。康熙帝感其忠烈,追赠为福建省按察司佥事,赐谥“忠贞”,亲拟悼文,亲奠葬银,赐以国葬,颁旨封荫三代,并在闽粤建祠纪念,遣宫廷画师为其画像永存。乾隆帝颁旨为其立传,编入清史,赐祀京都昭忠祠,树为百官典范。康熙39年,海丰县陈一虬等62名乡贤联名上书奏请朝廷恩准在龙山建黄忠贞公祠,由知县白章督建,三间二进,总面积1300多平米。该祠建成后,当朝高官、文人墨客及易公好友赠以牌匾字画,满堂文物,蔚为壮观,且延续每年春秋二祭的传统。

如今,黄忠贞公祠内挂有潘锦等名人题赠的匾联 6对。其儒道伦理教化理念,镌刻于祠内,成了历史古迹。深受“祠堂文化”影响的石寨人,至今仍保留着依古制进行春秋两祭的习俗。

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作为陆丰有代表性的旅游名片,近年来,石寨村在通讯、电力、景点基础设施、接待、招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村落的景点、景区建设得到了加强。村内停车场、服务驿站、农副产品销售点、旅游厕所等一应俱全,文体广场、医疗急救点、垃圾收集点等文体卫生场所应有尽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该村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分类处理,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该村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村内道路实现硬底化;建有碧道、绿道、古驿道、骑行道、游步道、滨水栈道等慢行空间及观景平台;建有配置充电桩的公共停车场。

该村在绿化美化、村庄公园和美丽庭院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统一的地标性门户形象,辨识度高,彰显独有的文化内涵。

同时,该村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空间,有特色、有品味、可持续发展,兼具游客咨询、游览和休憩等功能。

此外,该村打造了具有主客共享、功能集成的村民小广场、休闲长廊等乡村公共休闲空间。

发展旅游休闲农业

石寨村结合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政策,发展旅游休闲农业,通过农耕文化吸引游客参与观光体验。

该村名产大蒜素以粒大、肉厚、质白、易脱皮、香味浓、辣味适中、含油量高等优点而饮誉于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该村大力发展大蒜产品加工业,衍生产品白糖蒜、红糖蒜、糖醋蒜、腊蒜、腌蒜、泡蒜、蒜辣酱、五香糖蒜等是上佳的旅游伴手礼。

该村村民在多年的水稻栽培实践中,克服种种困难,选择野生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耐水浸的品种“nui稻 ”,无论煮饭煮粥,香甜可口,广受识者好评。

此外,该村的龙眼、芝麻也是较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业结合,成为带动该村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因素。

探索文旅新项目

石寨村引入市场主体实现专业化运营;盘活乡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旅游民宿、乡村酒店等文旅产业;探索发展智慧旅游、休闲体育、健康养生、研学教育、文化创意、亲子乐园、旅居车(房车)旅游等;有省级以上产业融合的休闲旅游品牌,包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森林康养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

记者:沈绿洋
来源:汕尾日报

潭西微生活
关注潭西大小事,传播潭西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