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轩豪、党毅飞表现突出,30岁后不衰退了吗?

体娱   2024-10-22 09:21   广东  

>>> 大型围棋传奇小说《乌鹭传》


贴吧用户_JGby5S4

最近李轩豪、党毅飞两位30左右的棋手表现突出,改变了过去大李小李时代形成的30岁左右衰退的印象。大李最后一个世冠是2005年,正好30岁;小李最后一个世冠1992年,也是30岁。而近10年来,夺首冠年龄多是22.3岁以前,而很多人后面就再没有夺冠过,他们可以认为早熟又早衰。

那么过去为什么会早衰?包括那些20来岁就夺冠的棋手,后面为什么没有继续提升成为多冠王?比如小范16岁就夺世冠,本来以为他会成为大李这样的人物,没想到这就是他最高光时候。

首先我们还是要看到,现在谈ai时代30后不衰退还早,毕竟党李现在也才30左右,也许再过1、2年就坠落也不一定。当年大小李、古力衰退的时候也是没有一点征兆就突然从顶峰滑落。假如他们以后再也没有夺世冠,那么也可以认为衰退了。当然我们也得承认,这二位是逆生长、是向上的趋势而不是向下的趋势,这点倒很值得研究,也许真可以逆转30后衰退的趋势

其次、30后衰退是集体现象,而不是个人现象。有人说30后棋手受家庭等棋外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下滑,但像大李、小李这种应该家庭影响不大,小李也是早早结婚了,依然在巅峰。我认为过去30后衰退是普遍现象,不能归咎于家庭。

再次,棋手为什么早熟又早衰?早熟是因为训练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网络时代,棋手网上大量对局,棋艺成熟年龄大大提前,90后这拨棋手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从陈耀烨这代开始网练已经成为日常,陈耀烨早年网名林之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那时就非常火。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大小李这样的人物?因为网练只能决定下限,不能决定上限。网练使整体下限提高,而不会使上限提高。上限由天赋决定。所以他们最多就拿3冠,多是1冠,很难再进一步。这就像刷题可以考高分,但成不了大科学家拿诺贝尔奖。

那么过去为什么会早衰呢?有人说30岁之后脑力体力也还在巅峰。其实这说法不科学。科学家之所以能在30岁之后出成绩,因为拼的不是脑力体力,而是天赋。而围棋是竞技,30之后的脑力体力肯定不如30之前。特别是35岁之后应该就明显会衰退了。之前还可能有一个过渡阶段。而2000年后,棋坛逐渐被年轻人把控了,30后的人跟20来岁的人竞争,脑力上已经有些吃力,主要靠经验来抗衡。但是你会的那些小年轻也会,或者虽然经验和境界上差你一点,但精力和脑力可以弥补这个差距,这恐怕是30岁后衰退的原因。说到底就是脑力和经验的抗衡,最佳就是脑力和经验都是上风,这只有30前才能做到。大李、小李、古力这些超级棋手,在对围棋的理解和水平上肯定是高出一筹,但拳怕少壮啊!

但是ai出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围棋的发展方向。网练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训练方式了,在ai面前两臭棋下来下去还是臭棋,提高意义不大。最主要是向ai学习,比的是学习力,形成ai的棋感和局面判断。也就是说现在上限提高了,你可以不断提升你的下限。以前大家对围棋理解差不多,主要拼的是算路。现在不同了,围棋理解上可能差很多,这种理解上的差距靠脑力是不能弥补的,也就是经验大于脑力了。我最近打谱发现,其实过去六超时候的棋差距是比较细微的,不像现在波动幅度那么大。现在棋局动则接龙,甚至50手之前就差出10目。过去前50手基本是分不出差距的,因为大家都是按同一个理解在下棋,判断也是相同。现在不一样,有研究和没研究的差别很大,像李轩豪和胡子豪那局,开局一个打劫转换就接龙落后10多目了,这在过去绝对不会出现,因为过去大家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定式和套路行棋。

总结一下,过去网练可以提高下限,整体水平高,高手多,更接近顶尖高手,所以产生的世冠多,顶尖高手柯洁、朴廷桓等优势有限,统治力不够。但是网练很容易触及天花板,所以后续乏力。ai时代上限高,拼的是刻苦以及悟性(从ai中吸取营养的能力),只要努力上限可以不断提高。从吻合度就可以看出,以前80以上吻合度认为人类不可能做到,现在90以上都是家常便饭一样。

当然现在谈30后不早衰还太早,其实朴廷桓已经出现衰退迹象,他才30出头。我感觉35之后还是会明显衰退的。35岁之后基本没有夺冠可能。

关注今日头条

乌鹭传
每天为您精选最新的围棋热门资讯,这里还是大型围棋传奇小说《乌鹭传》的原创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