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世纪之初,中国女子围棋走入窘境

体娱   2024-10-23 18:41   广东  

>>> 大型围棋传奇小说《乌鹭传》


2003-3-13

  张璇又输了,代表韩国棋院出战的芮乃伟登上了首届正官庄杯的冠军宝座。尽管芮乃伟是中国培养出来的旅韩客座棋手,但从近几届世界女子围棋大赛的冠军归属来看,中国女子围棋界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

  其实早在本届正官庄杯比赛前,中国女子围棋界就有“狼来了”的呼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女棋手在世界大赛中的战绩江河日下,二是中国女棋手后继乏人,青黄不接。从第一个方面而言,女子围棋的国际大赛,1993年的翠宝杯只办了一届,然后韩国人接手办了5届宝海杯,再易手兴仓杯办了两届,再到去年中国江门办的豪爵杯,其间历经9年。而目前对中国女子围棋形成最大威胁的韩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大赛的决赛舞台上是在1995年,李英信以0比2负于中国的丰云获得第2届宝海杯亚军。但仅仅过去4年,在2000年的第1届兴仓杯,代表韩国出战的芮乃伟和本土棋手赵惠莲就包揽了冠亚军。如果说芮乃伟的成绩还不能完全算在韩国身上,那么去年的豪爵杯由尹映善、朴志恩分获冠亚军则可以成为韩国女子围棋超过中国的一个标志。

  说中国女子围棋危机四伏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战绩不佳,更重要的是后继乏人,主要还在依靠妈妈辈的棋手打天下。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中国女子围棋界缺乏竞争力,新秀棋手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长久以来,中国女棋手一旦到达没有女子对手且又不能与男子争锋的境界,就处于无棋可下的境地了,其水平自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芮乃伟才会选择出走日本再走韩国,为自己找一个有棋可下的环境,避免衰落。而芮乃伟的到来,为韩国女棋手树立了一个赶超的目标,她们的年轻选手才会在追赶中逐渐脱颖而出。这种状况难道不值得中国棋院深思吗?

作者:易名    转载于:扬子晚报

2007年11月09日10:11  体坛周报

  记者谢锐述评 建桥杯决赛结束,老聂对两对局者在决赛中的表现很不满,观战过程中不时为她们的着法摇头叹气。“不管是行棋的大局方向,还是局部应对,她们的棋才明显不如当年的张璇、华学明她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但绝不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如今的女棋手们何以在棋盘上如此示弱?这话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那时中国女子围棋独孤求败,外无强敌,女子国家队已无存在的现实需要,遂解散。

  90年代中期,韩国女子棋手异军突起,赵惠莲、朴志恩等崭露头角。外敌当前,中国女子围棋却无力抵御,节节败退。中国棋院施加猛药,每年给女棋手两个定段名额;组建女子围棋国家集训队,以此两招催生中国女子围棋。

  只是中国女子围棋亏虚时间过长,内蕴殆尽,短短时间内起死回生谈何容易?!时至今日,在女子国际比赛赛场上扛起抗韩大旗的,依然是当年群芳中硕果仅存的张璇和稍后的叶桂、黎春华们。曹又尹、郑岩、李赫在国内尚能与张璇她们抗衡,但一到国际赛场,转眼间稀里哗啦,不堪一击。

  两代女棋手之间才华相差甚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芮乃伟、张璇、杨晖、华学明她们百里挑一,但目前在独生子女制及出路多元化等现实条件下,学弈女童不少,有志于成为职业棋手的却微乎其微。稍有失败打击,即兴趣全无,很少有知难而进者。俞斌九段女儿俞安童已是业余3段,但他和妻子对女儿能否承继父业不敢抱以信心,毕竟时势不同,他们不能强迫女儿走父辈的道路。

  “男女棋手老死不相对弈”也是当今女棋手难以突破的一大缘由。过去,男女棋手一起训练,芮乃伟、张璇、华学明都与男棋手硬碰硬,打拼出来了一代女杰。但如今,别说男女一起切磋,让男子高手看一眼女子围棋都是奢想,遑论对弈一盘,指导一二。

  芮乃伟、张璇她们过去视胜负为生命,输棋久久难以释怀,如今女孩子生活优裕,下棋如同游戏,即使输棋大多一笑置之,唱歌游戏照旧。在为她们能走出胜负羁绊而欣慰的同时,也不能不说,没有经历过生死胜负,精神世界未经锤炼,成就高手谈何容易。

https://sports.sina.com.cn/go/2007-11-09/10113281067.shtml?from=wap

关注今日头条

乌鹭传
每天为您精选最新的围棋热门资讯,这里还是大型围棋传奇小说《乌鹭传》的原创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