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0月29日至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四川师范大学共6个项目入围终评现场答辩,最终斩获1项金奖、5项银奖、5项铜奖,获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一,金奖总数并列全省第二,总排名位居全省第二。我校实现了赛事重大突破,金、银、铜奖获奖数量和总排名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此次竞赛中,我校由计算机科学学院2023级研究生吴义杰等15位同学组成的队伍表现优异,项目荣获银奖。该项目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部署,立足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对民生舆情的智慧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近日我们采访到了该团队,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与经验,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主题研究——项目发展之路
在2021年舆情监测工作实习期间,吴义杰发现,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常规的人工监测效率较慢容易造成信息遗漏,从而引发更大的舆论风波,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能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对舆情做出更精确的监测和预测?于是他与团队的小伙伴们一拍即合,开始了研究之路。
在谈论项目的发展理念和初心时,智舆团队致力于探索更加高效的网络舆情处理方法,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舆情环境,从而减轻一线工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时所承受的压力。同时他们也怀揣着获得锻炼与成长的愿景,期望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智舆领航项目现已与相关单位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共识。展望未来,团队表示将从扩展数据源、增强模型训练、提高预测精准度等多方面继续进行完善发展。
面对挑战——智慧破局之道
银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备战“挑战杯”大赛的过程中,智舆领航团队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团队由跨专业的同学组成,需要学科的交叉,但项目本身更偏向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团队里每个人来说,起步阶段的磨合相当艰难。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负责人吴义杰根据队员的特长进行明确分工,让队员学习各自领域的相关内容,同时及时组织讨论,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其次,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团队发现理论和技术实现往往出现矛盾,需要在短时间内推翻旧版本并迭代推出新版本。智舆领航团队经历了从技术概念到初具原型的无数次迭代,每一次改动都意味着团队内部的对齐和协调,并需要加班加点地匹配进度。推翻重建的过程十分痛苦,但“好的团队在一起是乘法” ,从市场调研的细致入微,到项目策划的反复推敲,再到产品的设计研发,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都发挥着每位队员的作用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为了一个技术难题的突破,团队的负责人吴义杰和成员左丁毅,以及指导老师周维曦,奋战多日终于写出了核心算法。模拟答辩前夜,团队成员王于红与邓清芳不断修改完善PPT,每一个夜晚都能听见我们敲键盘的声音。当他们带着疲惫却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展示成果时,团队成员都很难不为此动容。
而逐梦的道路上也少不了老师的陪伴与指导,每一次困境,都是老师用丰富的经验和无私的奉献,带领智舆团队一一克服。国赛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指导老师依旧耐心入微地一遍遍打磨着PPT,不断优化路演效果,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弯腰致谢,每一次自信的回答都在次次叮嘱。最后,老师对他们说,“人生有很多个重要的5分钟,明天的5分钟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它什么也决定不了,所以你们上场玩儿开心就好了。”这句话深深刻在每个人心中,成为最宝贵的记忆。而点滴暖心瞬间更是填满了整个集训时间。
10月是团队神经最为紧绷的一个月,当时团队聚在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团队经常废寝忘食地一同工作。团队成员总是默默付出、相互支持,回忆起来有一次,赶来支援的两位队员不约而同为吴义杰同学买了晚餐,这种“默契”和相互关怀陪伴着同学们一路前行。
在一起攻坚克难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信任之外,体育运动和团队活动也是团队凝聚力提升的秘诀。受马拉松、越野跑爱好者周维曦老师的影响,同学们也经常通过跑步、健身、乒乓球等方式缓解压力,团队始终保持着年轻、热情的状态,迎接每一场挑战。紧绷神经的适当放松,也许在下一个转角遇上新的灵感。
师长指引——经验分享之谈
在采访的尾声,团队成员和老师们对此次比赛的经历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为今后踏上赛场的学弟学妹们送上了宝贵的建议和温馨的祝福。
吴义杰表示,这份成就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学校、团委和学院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指导、关怀和帮助。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极大地增强了团队奋斗到底的信心,他们不仅为我们搭建起行业专家和资深教师交流的平台,还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使我们的项目得以不断优化和提升;团委的组织工作给予了我们胜利的信心,他们多次组织集训邀请校内外指导老师对参赛项目进行培训和细节打磨,并在参赛的各个环节给予专业的指导;同时,学院长期在专业技能上对我们持续培养,同时也邀请技术专家提供指导,并协调各方面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通过此次比赛他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三点建议。第一,面对困难,沉着冷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无论是科创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问题总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并采取行动。同时,培养良好的抗压能力至关重要。第二,团队的力量是走得远做得好的动力支撑。学会协调与合作,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第三,高效的沟通方式是成功的关键。在沟通之前,务必理清思路,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同时,学会查漏补缺,及时弥补沟通中的不足,以确保沟通的顺畅与高效。
张红杰老师表示,回望指导“智舆”项目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技术与创新相结合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将“智舆”项目不断完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周维曦老师对团队成员送上了诚挚祝福:“在参赛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智舆团队的同学们在各个方面的显著进步。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展示自己的实力,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友谊。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令人振奋。挑战杯是挺膺担当的舞台,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川师学子自信地走上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创造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川师的学子们在未来的挑战中,继续发光发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结语
“在困难中,蕴藏着机遇”,在智舆团队的项目发展之路上,每一次的挫折与挑战,都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台阶,团队通过努力与坚持不懈,挖掘发现了智慧破局之道。未来,智舆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团结为舟,以合作作浆,努力创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广阔的海面上,扬帆启航,闯出一番天地!
往期精彩
《四川日报》| 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 坚守师范本色开新篇
定格!校园里的光影宝藏
文 | 袁怡楠 扶露颖
编辑 | 戴斌
初审 | 叶美作 王棋 王雪颖
审核 | 黄娇 徐聪林
终审 | 龚学文 汪春阳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中心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