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0月29日至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四川师范大学共6个项目入围终评现场答辩,最终斩获1项金奖、5项银奖、5项铜奖,获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一,金奖总数并列全省第二,总排名位居全省第二。我校实现了赛事重大突破,金、银、铜奖获奖数量和总排名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此次竞赛中,我校由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本科2021级杨灿等11位同学组成的队伍表现优异,项目荣获金奖。近日我们采访到了该团队,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与经验,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项目名称及简介
项目名称:彝紫腰银——现代化科技赋能民族服装领跑者
项目简介:“彝紫腰银”团队由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化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同学,与来自国外(巴西、韩国、德国)汉语言专业的同学组成,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团队。他们致力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打造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产品。针对东南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在民族服饰发展中所面临的面料产业升级滞后、染印技术水平不足、生产成本高等关键问题,团队突破性地研发出三大创新技术,对于助力民族服饰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缘而聚,为梦同行步履坚
“彝紫腰银”团队的故事开始于校园内的创新创业社团活动。队员们在社团活动中相识、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联系、在交流中发现志同道合的目标,就这样,来自不同专业、拥有着各方面技能和经验的几个人步步靠近、相约同行。
“一带一路”专项赛道上的成就离不开跨越文化建立起的友谊,“彝紫腰银”先后吸收了5名海外成员,林炫吟(Evenly Lin)就是其中之一。在备赛途中,这位巴西“小精灵”为团队带来了许多动力。虽然她的中文并不流利,但她始终坚持用中文阐述其观点。一次思路碰撞时,她因不知如何用中文表达一个巴西文化的专业术语而陷入困境,为了传达到位,她通过手机,用葡萄牙语与远在巴西的朋友沟通,经过半小时的反复确认,她终于找到了最贴切的中文翻译。“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喜悦,仿佛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扬帆起航,“一带一路”谱新章
在确定选题过程中,来自彝族的成员胡晓丹学习彝族刺绣传统技能的经历为团队提供了灵感。通过调研,杨灿发现,市场上对于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服饰产品有着较大需求,而在东南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民族服饰发展面临着面料产业升级滞后、染印技术水平不足、生产成本高等关键问题。“用户有需求、产业待转化,如何为民族服饰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杨灿反复思考,最终与团队伙伴一同敲定研究方向: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产品。
“彝紫腰银”项目主要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服饰工艺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快速生产,助力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二是引入智能穿戴技术,让服饰产品更加智能化、实用化,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将彝族刺绣传统技艺与创新机械技术相结合,通过打破常规的设计与排列,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彝紫腰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内市场,团队将产品推向文化旅游、时尚配饰等领域;在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团队利用项目的文化特色和技术优势,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未来,团队计划将项目扩展到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上,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同舟共济,团队共克难关
前进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无论是资金短缺的外部困难还是技术瓶颈的内部困难,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成为项目半途夭折的导火索。然而当这些问题不断出现在“彝紫腰银”团队的面前时,他们没有选择退缩,反而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越挫越勇。“无论是学术难关,还是项目瓶颈,我们都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对外,他们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和合作机会,不管是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获取奖金,还是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政府资助,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去筹备运行资金;对内,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3D打印技术中材料选择和打印精度的问题,团队分组进行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找与探寻,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而这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温暖与信任。“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是一个充满爱与信念的团队。”最终,“彝紫腰银”成功筹备到了充足的资金,并找到了适合的打印参数与材料,化解了这一个个看似艰难的堵点。
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引路人的指导。在比赛过程中,指导老师邱仿娅便是犹如灯塔一般的存在,给予了“彝紫腰银”团队极大的帮助与支持。“邱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还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为我们指点迷津。”在项目初期,“彝紫腰银”遇到了研发方向不明确和进度缓慢等问题。正在团队一筹莫展之时,邱老师的出现为他们扫开迷雾,点亮了一条明亮而坚定的道路。在项目上,她及时与整个团队进行深度沟通,帮助他们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以此为基底制定了详细合理的计划;在精神上,她鼓励整个团队,重振士气,让他们在保持积极的心态的同时加深队员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正是因为她的帮助,让“彝紫腰银”在摸索中发现了独属于自己的“团魂”。“目睹‘孩子’与团队的孩子们茁壮成长,我心中满是欣慰与骄傲。”邱仿娅老师如是说。
当站在决赛舞台,宣布“彝紫腰银”获得金奖的那一刻时,团队中的所有人都沸腾了。“那一刻,我们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因为这不仅是对我们团队的认可,也是对我们项目价值的肯定。”无数个在实验室的挑灯夜战,在此刻换为奖杯上的光辉;无数次面对挑战而背负的巨大压力,也在此刻的欢呼与拥抱中消失殆尽。“彝紫腰银”所有的成员都在这一场热血而难忘的追梦之旅中,收获了成长,拥有了永不止步、勇往直前的勇气。
经验分享,播撒希望之种
在提及为学妹学弟们分享参赛经验之时,负责人杨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分别是:心态与团队合作、创新与突破和资源与机会。“我建议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任何比赛中,作为参赛成员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首先要让自身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时刻谨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保持合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次,要注重项目创新和技术突破。“只有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支持机会。“资源和支持机会是一个项目发展的根基,”要积极调动自身的主动性,正是因为团队同政府等相关部门积极进行联系,获取资金资源的支持,才能为项目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说到收获与对未来的展望时,“彝紫腰银”的所有成员都有所感慨。在这其中,杨灿看到了自我与成长:“比赛中的紧张和压力,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这是一次成长之旅,让我更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未来挑战。”蔡妮妮收获了美好与坚持:“这次参赛经历已经成为我美好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学会了坚韧,懂得了拼搏的意义。”林炫吟找到了信念与梦想:“这个过程中,我曾遇到困难,也曾迷茫,但心中的信念从未熄灭。我会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去遇见更好的自己。”邱仿娅老师则继续坚守着理想与精神:“身为川师人,我深感自豪。我将继续秉承科研精神,勇攀高峰,不懈探索,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培养更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的学生而努力!”
结语
正如“彝紫腰银”团队所说,他们是一个充满爱与信念的团队。无论历经多少困难,他们总能在彼此的眼中看到坚韧与顽强;无论途经多少迷茫,他们也总能在彼此的身上找到方向和力量。我们坚信,“彝紫腰银”会带着他们独有的爱,持续深耕于“一带一路”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繁荣赓续崭新的篇章!
往期精彩
……
“社”彩纷呈,满“新”欢喜
(。ì _ í。)用颜文字打开校园生活!
文 | 雷昕竹 胡天依
图 | 受访者供图
编辑 | 廖力烨
初审 | 王雪颖 赵娅萍 叶美作
审核 | 黄娇 徐聪林
终审 | 龚学文 汪春阳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中心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