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聚焦
河流水质不断改善,岸线生态持续好转,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各部门各省市坚持从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开展了一场场保护与治理攻坚战。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长江联合研究的助力。
坚持需求牵引,精准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
万里长江,浩荡奔涌。步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岸下一江碧水,岸上景城人共融”的美好画面映入眼帘。
注重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减污降碳技术难题
江苏南通长江口江豚出没。长江中心供图
发挥机制优势,打造美丽中国“长江样板”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长江中心在体制机制上的不断创新。据介绍,长江中心采用“1+X”模式组建。“1”是指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X”包括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高校、行业院所、中国科学院、企业等305家共建单位,会聚了5000余名科研人员。
自成立以来,聚焦国家长江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和地方管理实际需求,各级驻点工作组深入一线“把脉问诊开药方”,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解决了地方“有想法、没办法”的难题,提出了众多富有针对性的水环境综合解决方案,以科技之力支撑长江流域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6年来,长江联合研究开出驻点城市环境治理方案等700余项“药方”,推动600余项国家水专项技术落地,在长江流域形成了科学研究、管理决策、治理工程协同推进的创新与支撑模式。
针对上海市淀山湖轻度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上海市驻点工作组在淀山湖上游入湖河流马家江,构建了复合型人工生态湿地系统。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卢士强介绍:“运行结果显示,马家江湿地系统的降浊提质与脱氮除磷性能总氮削减特征较为明显,经处理的水体,总氮可削减39.8%~85.44%,总磷削减50%。”
“长江经济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长江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胜认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9省市第二产业碳排放占比超过50%,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创新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还很不足。
长江中心运管部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婧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刻把握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赋予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的新内涵和新使命,做好‘十五五’长江生态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顶层设计。同时,进一步做好相关研究成果集成凝练与转化应用,助力打造美丽中国‘长江样板’。”
“接下来,中心要聚焦国家长江大保护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践行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理念,进一步充分发挥长江联合研究枢纽平台作用,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链条集智攻关,将成果融入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主战场。”长江联合研究管理办公室有关同志表示。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章 端
校对:潘 茜
审核:郑小东
声 明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