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背后,一个万亿市值的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2024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都积极拥抱低空经济:从出台政策支持低空企业发展、到搭建城市低空服务的公共平台…城市“起飞”的呼声不绝于耳,各地也加快布局,希望竞逐这一领域的“试点”“示范”城市。
今晚即将播出的《对话》节目,汇聚了低空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城市低空服务平台企业负责人、低空产业企业家,与现场三十位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城市如何把握住这一轮低空经济的重大产业机遇!
低空经济“花式”场景多亮眼?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 董志毅:低空经济是需要场景的。没有场景的支持,发展就没有后劲,也没有前途。我记得去年10月份到苏州开一个会,苏州没有直达的机场,我转到虹桥机场到苏州,需要一个半小时,但是低空航线开通以后,只用了18分钟就抵达苏州目的地,时间缩短了很多。
苏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锦飞:现在我们通过无人机来进行水质巡查,能够把水上的一些执法,包括水上运输的交通安全,都通过无人机进行监测。另一个是医疗应急,通过无人机进行配送,原来1小时可以缩短到20分钟。一些社区医院也能够借此共享到市一级医疗资源,对医疗的普惠、共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苏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锦飞: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整合了苏州全域的水的数据、路的数据、人口的数据,包括城市的CIM(城市信息模型)建模,能够为整个低空空域的管理、航路航线的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各类数据通过低空服务监管平台里沉淀、创新的近200条规则,把它有效地组织起来。
企业为何呼吁空域资源尽快放开?
纵横股份董事长、总经理 任斌:比如我们好不容易申请了一个空域,基本上三个月只飞了一次,成本相当高。我们认为瓶颈还是在空域资源,真正要让飞行器飞起来,这样低空经济才能够真正地“活”起来。
飞先天空科技及若航工业集团董事长 吕勇:我们觉得各地政府都在制定自己的规则,这和现在民航所出台的相关规范,特别是空域管理规范还是有冲突的。所以我们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制定相关法规,特别是空域的开放,能够给予指定的守则。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 董志毅:我觉得主要还应该构建审慎和包容的低空安全的新治理体系。在低空经济的监管工作中,今后一定要关注、明确各管理主体的监管职责。其次,还要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规则,要尽快形成行业管理+社会治理,分类、分级、多方治理的新模式,来推进监管规则的实行,来推动低空经济安全管理的落实,以高水平的安全来保障高质量的低空经济的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CCTV财经《对话》
2月8日 21:30
即将播出《寻路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