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发中共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的署名文章,跟甘小教一起来看——
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共庆阳市委书记
黄泽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教育强国、老区何为”这一重大课题,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顺应发展大势、符合人民期盼、体现功能定位、彰显老区特色的教育强市。
坚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揽全局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出台《关于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小学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等6个配套实施方案,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全盘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全覆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行校长职级与岗位并行管理及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书记、校长的培训,实现了“1+1>2”的改革协同效应。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进一步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政策、资金、人才和法治保障,着力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系统化变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
坚持因地制宜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关键。我们把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先手棋”,坚持“全市统筹、分域布局,均衡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建”(建学校增学位)、“聚”(新增教育资源向寄宿制学校聚合)、“并”(有序撤点并校)、“输”(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每一所学校)等举措,努力促进全市教育资源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针对人口流动趋势和乡村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形成“乡镇集中、寄宿主导、走寄结合”的乡村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模式,有序撤并整合小规模学校184个,改善办学条件学校1777所,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352个,有效保障乡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针对城区教育需求快速增长、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坚持“统一规划、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市区和县城实施学校新建项目24个、改扩建项目43个,新增优质学位4万余个,化解“大班额、上学难”等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较好地适应了城镇化步伐,满足了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新征程上,我们将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进一步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各学段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有序撤并2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城区新优质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需求。
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资源是培根铸魂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我们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以开发红色课程、培育红色队伍、建立红色基地、组织红色活动、打造红色典型为载体,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创建红色教育基地32处,每年培训青少年学生30多万人次。全市中小学红色教育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庆阳市擦亮红色教育品牌,打造红色教育高地》被《甘肃信息》专题刊发。华池县列宁学校《传承南梁精神 塑造红色传人》德育工作案例被教育部评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向全国宣传推广。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育人校本课程,打造“两点一存”实践教学路线,实施思政课教师配备培养计划,着力构建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格局,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