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老区何为丨建设教育强国 书写陇原答卷

政务   2024-11-03 14:56   甘肃  


本期刊发中共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的署名文章,跟甘小教一起来看——

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共庆阳市委书记

黄泽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教育强国、老区何为”这一重大课题,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顺应发展大势、符合人民期盼、体现功能定位、彰显老区特色的教育强市。   

坚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揽全局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出台《关于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小学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等6个配套实施方案,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全盘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全覆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行校长职级与岗位并行管理及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书记、校长的培训,实现了“1+1>2”的改革协同效应。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进一步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政策、资金、人才和法治保障,着力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系统化变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

坚持因地制宜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关键。我们把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先手棋”,坚持“全市统筹、分域布局,均衡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建”(建学校增学位)、“聚”(新增教育资源向寄宿制学校聚合)、“并”(有序撤点并校)、“输”(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每一所学校)等举措,努力促进全市教育资源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针对人口流动趋势和乡村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形成“乡镇集中、寄宿主导、走寄结合”的乡村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模式,有序撤并整合小规模学校184个,改善办学条件学校1777所,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352个,有效保障乡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针对城区教育需求快速增长、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坚持“统一规划、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市区和县城实施学校新建项目24个、改扩建项目43个,新增优质学位4万余个,化解“大班额、上学难”等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较好地适应了城镇化步伐,满足了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新征程上,我们将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进一步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各学段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有序撤并2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城区新优质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需求。

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资源是培根铸魂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我们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以开发红色课程、培育红色队伍、建立红色基地、组织红色活动、打造红色典型为载体,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创建红色教育基地32处,每年培训青少年学生30多万人次。全市中小学红色教育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庆阳市擦亮红色教育品牌,打造红色教育高地》被《甘肃信息》专题刊发。华池县列宁学校《传承南梁精神 塑造红色传人》德育工作案例被教育部评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向全国宣传推广。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育人校本课程,打造“两点一存”实践教学路线,实施思政课教师配备培养计划,着力构建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格局,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引领高质量教育。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引才、育才、留才并重,制定发放住房补贴、租房补助等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先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0余名。实施“国培”“省培”和“美丽园丁”培训项目,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校(园)长、教师8576人次。深化教师“县管校聘”和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遴选培养和“三优+”工程(“优质学校+”教育联合体、“优秀校长+”研修共同体、“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充分激发校长、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镇原县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被选入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新征程上,我们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强师铸魂行动,落实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和信息化引领导师培育计划,造就一批耕耘教坛、春风化雨、为人师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内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们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培育教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整体性转型、革命性重塑、全方位赋能”的总体思路,出台《庆阳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数字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庆阳教育专网,实现了学校宽带网络接入、数字教学装备、数字教育资源、在线互动教室“四个全覆盖”。探索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与模型,构建智慧课堂建设“全域统筹、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程护航”的“四全”模式,不断拓展教学时空,着力培育全新育人引擎。新征程上,我们将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庆阳智慧教育平台,有序普及乡村校点“双师课堂”,逐步扩大“三个课堂”覆盖面,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走出一条以教育数字化助推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老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庆阳之路。

庆阳市教育局
发布庆阳教育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