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获悉
2024年太湖水质全面达到Ⅲ类
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
太湖水质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一顷万碧太湖水,五分之三在吴中
太湖是江浙沪居民的重要水源地
其24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中
吴中就辖有1486平方公里
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殷殷嘱托的核心承载地
近年来
吴中铁腕治污、科学治太
近十年累计投入314亿元用于太湖系统治理和保护
太湖吴中辖区年度水质连续2年达Ⅲ
全力保障太湖水质总体达Ⅲ
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太湖之变”
一起来见证
“太湖之变”背后的“吴中作为”
健全常态化调度督办机制
制定出台《吴中区太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
十大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吴中区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推动25个太湖综合治理
和生态保护十大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截至2024年底已完工16个重点工程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13.4亿元
开创太湖治理新局面
吴中区从产业布局
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多方发力
推动太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2024年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中
苏州太湖以73.5分位居沿湖三市前列
太湖水生生物物种数不断攀升
多样性级别达到“较丰富”水平
曾经消失多年
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的
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敏感物种
如今大量回归,重现太湖生机
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内
琉球山椒鸟、凤头蜂鹰等
多种罕见鸟类身影陆续出现
湿地率达94.83%的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水质长期保持在Ⅱ-Ⅲ类水质标准
已成为太湖沿线水质最好的区域
野生鸟类种群数从147种增加至208种
占苏州市鸟类种数的51.74%、江苏省的46.53%
成为名副其实的“观鸟天堂”
同时,湿地现有鱼类39种
植物331种、恢复乡土水生植物12种
包括水车前、蓖齿眼子菜
轮藻等清水指示物种
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制定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年度工作方案
2024年开展太湖蓝藻巡测47次
编制太湖蓝藻监测报告168期
以“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明确沿湖各镇街道
各自辖区太湖岸线外2公里水域内
蓝藻打捞、水草管护
水体保洁、运输处置等职责
配备专职巡查打捞人员642人
以及移动式藻水分离船、机械吸藻船
等各类作业船350余艘
开展太湖蓝藻巡查16399人次
9424车(船)次
累计打捞蓝藻17990吨(含水)
确保了太湖安全度夏
吴中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修复生态、治理污染
标本兼治拉起一道水环境生态屏障
奔赴治企清源新阶段
完成太湖清淤40万方,退圩还湖工程开工建设
东山、金庭分别完成17条、23条通湖河道治理
生态岛试验区完成中期评估
太湖生态岛生态损害赔偿基地
“双向匹配”机制获全国推广
相关案件入选
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在内源减负中有效推进生态修复扩容
同时,推动污染源头和生活污水双向治理
落实排污总量管理
完成660家涉磷企业整治工作
3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5家工业企业
实现分质分类处理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97
优于市级目标
2024年
完成61座农村独立污水处理设施改接管工作
新增污水管约77公里
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8%
吴中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
科技赋能,绿色助企
让先进制造业与绿色低碳理念互融发展
汇聚绿色发展新动能
以数智化监控平台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完善重点河湖云管家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推广“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
已吸纳2520家企业自主申请使用
自查606万次、查纠异情1.14万件
实施环境准入制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全区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295家
排污登记单位超8796家
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信息
纳入执法监管数据库
实现了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实施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
2024年
对14家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家、省绿色工厂2家
市“近零碳”工厂1家
澄澈浩渺的太湖宛若大地明珠
滋养着一方水土
孕育出灿烂文明
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
吴中将始终把守护好
“太湖美”的责任扛在肩头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将太湖秀美转化为
高质量发展的先发优势
素材来源:吴中生态环境局
记者、编辑:傅阳怡、崔璐、孔炜、韩炜杰、何佳佳
主编:孔茜
审核:赵一初、陶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