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福卡智库”,再点右上方“···”,选“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马斯克不久前在X网站回复一名用户贴文时表示,“中国的工业产能已远超美国”,引发美国网友的广泛讨论。如今,“中国将超越美国”的忧虑正蔓延至科技领域。近年来,中国从国情出发,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被动跟从到主动探索,中国创新正以惊人的速度追平甚至赶超美国:不仅创新和先进产业能力按可比计算绝对值增加到美国的139%,高于2010年的78%;而且创新产出是美国的75%,高于2010年的58%。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调研显示,中国在44项被调查技术中的37个领域,如5G、太空探索、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都居技术前排……这让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从吸引制造业回流到进行供应链替代,再到拉盟友共筑“小院高墙”,美国宁愿被“高等技术陷阱”绑架,也要阻挡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升级。所谓“高等技术陷阱”,即因过度保密而“杀敌效果递减、自损成本递增”,忽视了“压榨对手并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损害自身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显然,美国对中国发动科技战,本质是以政府之手强行干预全球高科技版图。对于美国霸权而言,它关乎地缘战略力量的前沿领域,是实现持续繁荣的手段。对于中国来说,它掌握着大国崛起所需自主创新的关键。由此,中美科技竞争注定是一个交织着技术创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等错综复杂的大棋盘,并充满了各种变数。但究其本质,中美正在进行的科技竞争,不是为了获得新技术,而是为了获得首要地位或“首先到达那里”的能力。换言之,技术只是中美科技竞争与冲突的起点。因此,从科技创新与变革的行业角度出发是理解中美科技竞争前景的关键。按照波特五力模型思维,福卡智库提出科技微观层面的五力图,分别为研究型大学、中小企业、大型企业、资本金融和科创园。更关键的是配比,期间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影响着科技行业的竞争力变化。以此看,中美科技各有长短:一、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中国科技最大短板,尽管近来开始以量取胜,但质量与美国差距显著。1)专利。201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并在随后连续四年成为PCT国际专利最大申请国。但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数据构建专利质量指数看,中国专利整体质量明显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2)高等教育。在更注重科研与学术的2023WRWU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美国以91所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含港台地区)虽位列全球第二,但在数量上仅上榜17所,且TOP10大学中美国占据了9位,而清华北大排在20名之外。3)人才。中国人才规模优势明显,美国则在高端人才质量上领先。《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受高等教育适龄劳动力人口数、科学研究人员数世界第一,但人才竞争力总体第八;美国人才竞争力则冠绝全球,以38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高居第一。二、大型头部创新企业。研发是企业取得商业胜利的基石。相对于美国头部创新企业,中国头部创新企业不热衷于科技创新,专利数量更少、技术范围较窄,难以充分带动我国整体创新质量的提升。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在全球研发投入百强企业中,美国有37家,中国有19家,但这19家企业中仅有5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排名世界前50,与美国差距巨大(有6家企业位列前十,年度研发投入超过200亿欧元的三家公司全部来自美国)。三、中小企业。从独角兽到专精新特,中小企业擅长点的突破。总体来看,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新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但细究起来,中国中小企业主要关注点在实体经济和技术应用领域,美国的则更关注虚拟经济和服务应用领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和现状。典型如在独角兽走向上,中国务实,美国向虚。胡润财富榜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国独角兽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而美国独角兽最多的行业则是金融科技;美国优势主要体现在独角兽总量和增量上,而中国优势则主要体现在存量转化和务实上。美国早已形成由VC、PE和纳斯达克等多层次构成的成熟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规模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到最高阶段,美国金融“脱实向虚”,倾向于把科技项目异化为炒作题材,与创新若即若离。相较之下,尽管中国资本市场还在不断完善中,但中国率先与美国金融脱钩,定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并打造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特色创投生态,缺点是市场化程度低,且中国资本圈也热衷于急吼吼的套利。导致中国虽然近几年研发支出增速超过美国,但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五、以科创园区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集群。所谓科技集群,一般是指那些发明人和科学作者密度最高的地理区域,主要根据专利申请活动和科学论文发表等方面来排名。所以,科技集群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能力、创新活力。总的来说,中美科技产业集群实力已不相上下。根据2024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列出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中国共有26个上榜,排名全球第一。显然,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中美科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竞争战略决策。更进一步,以未来引领今天看,变局时代,谁能率先更好地匹配新科技革命形成科创生态,以生态“融合”释放“聚变”效应,谁就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