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竞争进入决胜局(下)——生态决定成败?|研究报告

财富   2024-11-22 12:03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点击上方蓝字“福卡智库”,再点右上方“···”,选“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在《中美科技竞争进入决胜局(上)——两国各有长短?|研究报告》中我们指出,中美之间,谁能率先更好地匹配新科技革命形成科创生态,谁就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受益者。
以此看,虽然美国对中国科技“卡脖子”置顶的是芯片,格局是高科技,但真正竞争的底层逻辑是不同国家科技生态体系的竞争
一、相对而言,美国的高科技生态是借助先发优势,通过逐步演进和内生发展,形成以强大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在上、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在下的倒金字塔型结构
众所周知,从科研到产业化创新的生态循环上,美国有着压倒性优势,引领科技型创新,缺点则是科学研究过于开放,以致在“人才脱钩”的政策下,美国缺乏新一轮人才涌入,疫情之后,研究生和国际学者数量显著下降。
二、中国的高科技生态则是基础研究薄弱而应用繁荣的金字塔型结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研究并不是最紧迫的事情,工业化才是王道。所以过往几十年,中国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甩开了基础科学,这极大地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但发展到今天,中国仍未形成完善的创新生态格局:不仅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且金融资本的逐利诉求与科技创新的长期高风险属性天然背离。
此外,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的断裂,以致科创园“扎堆”同质化,缺乏集聚效应。
三、中美科技生态系统的磁场吸引力对比:
一是美国需要动员多少个国家才能有效地对中国进行技术围堵。如果只需要动员三五个国家,这应该还在美国的能力范围内;如果需要动员二三十个甚至更多的国家,短期美国可能占优,但长期很难有效持续——美国需要动员的国家数量越大,就为中国打破围堵留下了越多的选择和机会。
除非美国能对相关国家提供足够的利益补偿,否则会招致不小的利益损失。如配合美国却招致韩国芯片“雪崩”后,韩国宣称“或暂停与美的芯片方面合作”。
二是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的选择,即中国通过展现自身的开放性、发生庞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与议价能力,与他国进行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等反制方式发挥影响。
毕竟,中国如今不仅是世界工厂、巨大市场,还是研发沃土、创新源泉,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与中国进行科技合作的空间更广、需求更大、利益更契合。
显然,这不是两国的单打独斗,更是看谁的外部性更强,谁的凝聚力更强
综上,中美科技竞争正进入全政府、全社会融合的国力竞争时代。在这场竞争中,美国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中国也并非弱势。
而技术演进的逻辑决定了中美科技竞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也就决定了,中美科技竞争并不能简单地分出一个胜负,而是陷入较长时期的僵持
短期看是技术的比拼,在贴身肉搏下呈现出“技术脱钩”与“精准挂钩”并行不悖
中美科技进入长期竞争共存的阶段,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层面,中美双方都面临“脱钩”带来的损失。
未来美国极可能采取“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的策略,即选出特定的战略技术领域,增强脱钩和挂钩的精准度,力争在国家安全、经济收益和技术优势上取得平衡。
尽管拜登政府尚未完全确定“脱钩”的边界,但在芯片及其制造设备、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挂钩”的领域基本上限定在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业。
中长期看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与硬件的较量,长期看则是两国的科技创新生态之间的竞争
原因在于,基础研究决定了一国在原创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它能诞生多少原始创新,当“原始创新”不断滚雪球壮大,后面的应用和开发研究也会随之壮大。
如此一来,美国短期内凭借高科技优势占优,但也因受困于“高等技术陷阱”而技术发展前景缓慢,最终“因小失大”,反倒倒逼中国科技崛起的进程加速5—10年。
一如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发布名为《伟大的竞争:21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的较量》的报告,对中美两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结论是,中国将会赢得技术竞赛。在此过程中,“中国科技超越美国”“中国持续落后于美国”“中美齐头并进”的局面在各个细分领域同时存在。

福卡智库
福卡智库致力于为商界、政界提供科学理性、富于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力服务,包括定期的研究报告、定制的专项研究与咨询项目,已经形成了“经济预测、破解复杂、发展战略、可行方案”四位一体、相互促进的综合优势,成为业内的知名品牌,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