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题为“Intergranular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post-sinter annealed Nd–Dy–Fe–Cu–Ga–B magnet: from Ia3̅-cubic to I4/mcm-tetragonal structure”的论文在线发表于《Acta Materialia》期刊。该研究由来自浙江大学和悉尼大学完成,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金佳莹副教授、严密教授。研究表明通过后烧结退火处理,Nd–Dy–Fe–Cu–Ga–B磁体的相变机制从Ia3̅-立方相转变为I4/mcm-四方相,显著提高了磁体的矫顽力。现有研究表明,Nd–Fe–B磁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热退磁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聚焦于Nd–Dy–Fe–Cu–Ga–B磁体中间相的演变,尤其是RE6(Fe,M)14相的形成机制。通过系统的微观结构表征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变路径,揭示了相变对矫顽力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两种不同的原料((Nd80Pr20)25Dy75]32.0FebalCu0.5Ga0.5B0.9N1.15 (N = Co, Al, Zr, wt.%) ,(Nd80Pr20)32.0FebalCu0.5Ga0.5B0.9N1.15 )以1:7比例均匀混合方法获得了双主相(Nd,Pr)29.0Dy3.0FebalCu0.5Ga0.5B0.9N1.15的烧结磁体。磁粉在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在1.6 T的磁场中进行对齐和压制,施加的压力为5.5 MPa。在约200 MPa的压力下进行等静压成型后,在真空炉中以1075 °C的温度烧结3小时,真空度保持在1×10^-3 Pa以下,由此制备了出原始的烧结磁体。为了研究相变行为,原始烧结磁体经过后烧结退火处理,温度范围为390~900 °C,保持时间为3小时。退火后,样品在460 °C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淬火处理,时间范围为0.5~12小时,以保存各个阶段的瞬态形态和相组成。
实验结果显示,在后烧结退火过程中,Nd–Dy–Fe–Cu–Ga–B磁体的相变经历了多个亚稳态。具体而言,初始状态为RE/Cu/Ga-rich Ia3̅-立方相,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转变为Fe/Cu/Ga-rich I4/mcm-四方相。研究发现,在500 °C时,RE6(Fe,M)14相的形成显著提高了磁体的矫顽力,达到24.9 kOe,而在460 °C时,尽管连续的界面层增厚,但矫顽力却有所下降。这一现象表明,RE6(Fe,M)14相的形成与磁体的矫顽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磁体性能,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了相变对磁性能的影响,强调了相变路径的优化对提高磁体性能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Nd–Dy–Fe–Cu–Ga–B磁体中间相的演变机制,提出了相变路径对矫顽力的影响,为高性能永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Nd–Fe–B磁体的相变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未来的材料优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引用格式为:Jiaying Jin, Mengfan Bu, Zhiheng Zhang, Hansheng Chen, Simon P. Ringer, Liang Zhou, Wang Chen, Mi Yan, "Intergranular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post-sinter annealed Nd–Dy–Fe–Cu–Ga–B magnet: from Ia3̅-cubic to I4/mcm-tetragonal structure", Acta Materialia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4.12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