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改善民生、办好民生实事,民政、卫生健康、医保部门做了这些保障和改善

文摘   2024-12-20 17:18   天津  
12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办好民生实事”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付卫兵,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疾控局局长韩金艳,市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明远出席,介绍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2024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民生实事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所关心的问题。





答记者问


推动婚俗改革 从“办公程序化”到“文旅新场景”
人民日报:今年,我市的特色婚姻登记“网红打卡地”,受到登记新人的喜爱,目前我市特色婚姻登记点有哪些?如何更好推动婚俗改革?
付卫兵:目前,我市打造了河北区意风街、1946创意产业园、南开区天开园、北辰区墅外桃源公园、津南区月桥文化仓、西青区津门湖等6个特色结婚登记点,各地充分利用特色自然及文化资源,打造婚姻登记与优美环境完美融合的新地标,实现了从“办公程序化”到“文旅新场景”的转变,不断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婚姻登记服务的新要求。

今年,我们牵头12个部门共同出台《天津市支持婚俗改革工作措施清单》,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倡导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手抓阵地建设。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纠纷调解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文化建设,打造婚俗文化长廊、婚俗文化墙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打造特色婚姻登记机关,在有条件的区,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在文旅街区、主题公园、产业园区等场所,为新人提供更多、更具地区文化特色的结婚登记打卡新场景。一手抓工作创新。设立和平区、南开区、静海区作为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婚俗改革新模式。和平区加强对婚姻家庭重点行业管理,成立婚姻家庭服务中心、婚姻家庭服务协会以及“爱之桥”志愿服务队,搭建青年婚恋教育、婚恋交友、婚姻服务平台。南开区以古文化街、天后宫、庄王府等民俗文化资源为载体,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文明婚俗,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静海区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弘扬传承优良家风,倡导为爱减负,抵制高价彩礼,积极破解移风易俗工作难题。此外,其他各区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天津日报:我市在发展托育服务、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方面有哪些进展成效。
韩金艳:今年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概括为五个关键词:“数量”“示范”“创新”“质量”“监管”。
一是加快推进婴幼儿托位建设,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本年度千人口托位数4个的目标预期完成。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作用,滨海新区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河西区建成全市首个公办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三是构建“医育结合”托育服务发展新模式,印发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工作方案,开展儿童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预防控制等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内涵式发展。四是全面提升托育服务质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专题培训2次、培训课时80余个,基本实现保育人员、托育机构全覆盖。五是持续加强托育服务综合监管,加大对托育行业消防安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推动托育服务健康规范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发展托育服务作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予以大力推进。一是加大对普惠托育服务的支持力度,扩大婴幼儿托位供给,努力实现“十四五”期末千人口托位数目标任务。二是推进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社区托育服务发展,加强托幼一体化建设,提升托育服务能力。三是深化医育结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签约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托育服务品质。四是强化综合监管,加强对托育机构重点领域的常态化监管,最重要是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完善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 实现参保“一人一档”管理
今晚报:主持人好。我有一个关于医保的问题。近年来,医保广受大家关注。包括我本人在内,也真切感受到医保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我们知道,只有参保了,才能够使用医保报销和相关服务。我的问题是,在促进全民参保方面,我们接下来有哪些工作安排。
杨明远:我们知道,基本医保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用人单位有为其职工参加职工医保的法定义务,参保由单位统一办理;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劳动形态人员可以以灵活就业个人缴费形式参加职工医保,也可以选择居民医保;没工作的城乡居民参加居民医保。居民医保每年9月到12月底为下一年度的集中参保缴费期,一次性缴纳下年度居民医保费,交一次、保全年。
当前,人口高频率、跨区域、大范围流动成为常态,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中存在漏保、脱保、断保问题;一些青壮年由于健康状况良好,参保意愿有所下降;与职工医保相比,居民医保非强制参保,自建立以来,激励、约束机制相对欠缺。这些形势和特点,决定了居民医保是我们推动全民参保工作的重点。
为进一步强化共济理念,避免选择性参保,我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正在加快完善本市居民医保参保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于2025年执行,也就是:对连续参保和基金零报销人员提高大病保险封顶线,对未在集中缴费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待遇等待期,更好地引导群众及时参保、连续参保。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实现参保“一人一档”管理,动态更新、准确掌握人员信息,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短信提醒等方式,更加精准地做好参保动员和服务工作,推进应保尽保。

2025年度我市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还剩11天的时间。截至目前,但仍然有部分居民尚未及时参保缴费,今天也利用这个机会再次提示大家,请务必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5年度居民医保参保登记并缴费;一旦错过集中缴费期,按新规定将有3个月待遇等待期,待遇等待期结束后才能正常享受医保报销。请未参保的居民朋友,抓紧在最后的时限内参保缴费,杜绝侥幸心理,避免不可预知的疾病风险对事业、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两边补” 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 增强老人家食堂可持续发展能力
津云: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食”事。为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增强老人家食堂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老年人就餐和老人家食堂都能享受哪些补贴?
付卫兵:简单讲,我们概括为“两边补”。
一边是补老人,叫“老年人助餐补贴”。在老人家食堂就餐的补贴对象,每人每餐补贴3元,每日补贴一餐(早、中、晚不限),每周不超过五次。助餐补贴不发放现金,在老年人支付就餐费用时通过优惠扣减体现,目的是确保补贴用于就餐。另一边是补食堂,叫“老人家食堂运营补贴”。运营补贴与老年人助餐补贴对应产生,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享受1次老年人助餐补贴,老人家食堂可获2元的运营补贴。通过联动补贴方式,确保补贴资金精准用于激励食堂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还扩大了补贴覆盖范围,新增受益人口6万人。目前可以享受补贴的老人朋友包括:①本市户籍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②本市户籍70周岁及以上的探访关爱服务对象,包括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③享受本市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且失能等级达重度以上的老年人;④享受本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中60周岁(含)至69周岁(含)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


织密“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网 构建“老”有所“医”、“小”有优育服务新格局
国际在线:天津市在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韩金艳:“一老一小”是卫生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需求,持续扩大服务供给,加快构建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织密“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网,构建“老”有所“医”、“小”有优育服务新格局。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加快提升医疗机构适老能力。截至目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63.1%;持续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确保2025年底能达到85%的目标任务;实施老年医学人才脱产培训,今年培训医务人员60人,2021年至今累计培训205人。二是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举行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实施老年营养改善、老年心理关爱行动,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提供健康指导、咨询、义诊等服务。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三是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76家,医养结合床位21211张,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1221对,签约合作服务率保持100%;推动河西区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和南开区、蓟州区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项目,开展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和安宁疗护人才培训项目,本年度共培训328人。
儿童健康服务管理方面。一是强化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和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覆盖率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托幼机构定期查体工作,发现身体状况存在异常儿童及时转诊,督促积极治疗和干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三是持续实施0—6岁儿童孤独症及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筛查惠民项目。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工作,加大儿童孤独症相关知识科普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大力提升儿童诊疗服务能力。开展天津市儿童危重症救治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儿科医师诊疗能力,参与覆盖1300余人次。五是部署推动我市儿童秋冬季相关疾病防治工作。提前谋划分析研判,科学建立诊疗梯队,强化医疗机构接诊能力,全力做好秋冬季传染病儿童就诊高峰应对工作。在此特别提醒并呼吁,寒假尚未到来,儿童青少年尽量不要带病上学、老师不要带病上岗。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加大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力度,全力为老年人和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建平台”向“用好平台”转变 持续赋能经办服务 提升参保群众就医报销体验
天津广播:我市医保信息平台在2021年10月份正式上线。我的问题是医保部门是如何运用这一平台,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杨明远:信息化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各项改革的落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上线以来,我们着力推动从“建平台”向“用好平台”转变,持续赋能经办服务,提升参保群众就医报销体验。
一是打造医保电子便民服务生态场景。大力推广“三电子、两支付”,1165万参保群众激活了“电子医保码”,激活率达98.18%,医保服务迈入“码时代”。上线电子处方、电子票据,今年以来649家医疗机构流转电子处方125万例,方便患者取药。推广移动支付、一码付,就医群众实现掌上结算、快捷结算,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向1100余家基层医院,投放了2700台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实现“刷脸就医”,有效解决参保群众特别是“一老一小”忘带医保卡或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等就医报销难题。
二是便利群众“掌上办”“网上办”。天津医保官方App“津医保”高效集成医疗、医保、医药相关服务100余项,如医保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门特登记医院变更、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等;“津医保”App注册人数超1000万人,全市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全覆盖,日益成为“装在口袋里的服务厅”,大大提高了群众看病就医、医保服务的办事效率。

三是提升保障安全能力和水平。我们不断提高医保信息平台和医保大数据的核心服务能力,改变传统监管模式,加强医保智能审核、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精准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强化基金智能监管。全力推进药品追溯码采集,医院接入率83%,药店接入率93%,目前归集数据8亿条,精确打击“回流药”“串换药”,更好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天津发布


天津发布
渤海明珠,魅力之城,古老而灵秀,现代而优雅,天津,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在这里,您可以及时掌握权威的官方消息,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资讯和便民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