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浇水也是有讲究的,这些时期要把握好

百科   2025-01-12 16:30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小麦浇水,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小麦浇水也是一门学问,大家都知道,地里干旱就需要浇水,但是这个干旱应该怎么判断吗?浇得好,小麦长势好,小麦丰收就能有保障;浇不好,那可就麻烦了

一、根据小麦生长阶段浇水


1、播种期

小麦播种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来说,土壤含水量要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就要及时浇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 “蒙头水”。这一水浇得及时,能确保种子顺利发芽出土,苗齐苗壮。但要注意,水量不能过大,不然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种子通气,阻碍出苗。

2、苗期

麦苗出土后,根系较浅,对水分的需求相对不是特别高。在冬小麦区,越冬前要浇好 “越冬水”。通常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5℃,土壤夜冻日消时进行。浇越冬水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可以稳定地温,防止麦苗冻害,就像给麦苗盖了一层 “保暖被”;另一方面能踏实土壤,减少空隙,避免冷空气侵入冻伤根系。而春小麦区,苗期也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补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麦苗分蘖。

3、返青期

开春后,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此时气温逐渐回升,小麦生长速度加快,需水量增大。不过,返青水不能盲目早浇。过早浇水,土壤温度回升慢,会延迟小麦返青起身,还容易导致病虫害滋生。一般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 5℃,小麦开始返青时,查看土壤墒情,若墒情差,就浇返青水,而且要小水轻浇,避免大水漫灌冲坏麦苗。

4、拔节期

这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茎秆快速伸长,幼穗分化,需水量大增。此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0% - 80%。如果缺水,会导致小麦穗粒数减少,影响产量。但浇水也要看天,避免在大风天气浇水,防止小麦倒伏。

5、孕穗期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需水的 “临界期”,对水分最为敏感。这个阶段小麦的小花分化、花粉粒形成都离不开水,缺水将造成小花大量退化,结实率大幅下降。所以,一旦土壤墒情不足,必须及时浇水,而且要浇透,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6、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间,麦粒逐渐饱满,仍需要一定的水分。但此时浇水要谨慎,不能浇得太晚,以免贪青晚熟,遭遇干热风时还易倒伏。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土壤墒情较差时,浇小水,维持土壤湿度,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二、依据土壤墒情浇水

土壤墒情是决定是否浇水的重要依据。简单判断方法可以用手抓一把土,能成团,落地散开,说明墒情适宜;如果手握不成团,说明土壤缺水,需要浇水;要是手握成团,落地不散,土壤湿度偏大,就暂不浇水,还得注意排水防涝。另外,不同质地的土壤保水能力不同。黏土保水性强,但通气性差,浇水间隔可以稍长;砂土保水性弱,水分散失快,浇水要相对频繁些;壤土的保水保肥性能适中,按照正常生长阶段需求浇水即可。


三、注意浇水时间


1、冬季

前面提到越冬水的浇灌时间,日平均气温 3 - 5℃,土壤夜冻日消时最佳。太早浇,气温高,水分蒸发快,起不到保温效果;太晚浇,土壤冻结,水渗不下去,易造成地表积水结冰,压坏麦苗。

2、春季和夏季

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浇水。上午气温逐渐升高,浇水后,随着阳光照射,土壤温度能较快回升,有利于小麦生长。避免傍晚或夜间浇水,因为夜间气温低,湿度大,容易引发病害,像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菌在这种潮湿环境下极易滋生蔓延。

四、浇水方式有讲究


1、漫灌

这是传统的浇水方式,操作简单,能大面积灌溉。但缺点也明显,用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使根系生长受阻。现在一般不提倡大面积漫灌,除非在水源充足且地势平坦的地块,偶尔采用时也要控制好水量和流速。

2、畦灌

把麦田整成畦田,水流顺着畦沟慢慢浸润土壤,相比漫灌能节约用水,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壤板结。畦的大小要根据地形、土壤质地等合理设置,一般畦长 20 - 30 米,畦宽 2 - 3 米为宜。

3、喷灌

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麦田上,这种方式节水效果显著,还能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少病害发生。而且喷灌对地形适应性强,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能适用。不过,设备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前期投入购买喷灌设备。

4、滴灌

滴灌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方式,水通过滴头一滴一滴缓慢渗入小麦根部附近土壤,精准供水,几乎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极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能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生长。但滴灌系统安装复杂,维护成本高,初期投资较大,适合规模化、精细化种植的农场。


五、特殊天气下的浇水策略


1、干旱天气

长时间无雨干旱时,要及时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按照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要求,优先保障关键生育期的供水,如孕穗期、灌浆期等,尽可能减轻干旱对产量的影响。

2、降雨前后

降雨前,若预报雨量较小,不足以满足土壤墒情需求,可按原计划浇水;若预报有大雨或暴雨,要提前停止浇水,避免田间积水过多,造成涝害。雨后要及时查看麦田,若有积水,抓紧挖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同时观察小麦生长状况,如有倒伏及时扶正培土。


六、结合施肥浇水


浇水时结合施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吸收。比如在返青期、拔节期追肥时,可先施肥,随后浇水,让肥料随水渗透到根系周围,便于根系吸收。但要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触根系,以免烧根。像尿素等氮肥,施肥后要间隔几天再浇水,使其有个转化过程,避免养分流失。

小麦浇水看似简单,实则学问多多。只有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土壤墒情、天气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浇水,采用恰当的浇水方式,才能让咱的小麦 “喝好水”,长势好,迎来丰收年景。

注: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山丹丹农业技术

END




191农资人
191农资人网(www.191.cn)自2006年上线以来,顺应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平等、自由、共享、互助”的人文精神为发展理念,以农资人为本,以服务农资消费者(农民)为终极目标,打造集制造、流通、使用者于一体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