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亲戚,很多人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许多面孔,有些熟悉又陌生,说是亲近却又疏远。
的确,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亲戚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存在,忽远忽近,难以给出确切的定义。
因为血缘相连,亲戚与自己天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与其中的不少人又没有感情基础。
所以普希金才会说:“所谓亲戚,就是平时互相想不起来,到了节日时还要探望与祝福的人。”
我们对于亲戚的认知,也多半停留在了逢年过节的走亲访友,或是特殊时节的请客与送礼。
其实,这样联络感情的方式并不全面,亲戚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这3种,一定要学会。
01
行事有界限,凡事张弛有度
一到每年要串门走亲戚的时候,各类对自家亲戚的吐槽,就会登上热搜,让人忍俊不禁。
每到一家,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就会如约而至,虽然在意料之中却也十分无奈。
“工作怎么样啊?”、“找对象了没啊?”、“学习成绩如何啊?”、“有多少存款啊?”。
诸如此类的提问,就如同连珠炮一样冲击每一个人的灵魂,无论怎么说都是难看不已。
这些涉及到私人的问题,在亲戚眼里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者关心,也可能是强行的没话找话。
但对于被提问者而言,如此缺乏边界感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越界与冒犯,很不礼貌。
正如于丹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的事情,都可能做得过度或者不及。”
无论是出于哪一点,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搞笑段子:
当亲戚按照惯例,对其发起了“灵魂拷问”时,他都用同样的方式一一予以回击。
对方问:“你现在的工作能发多少钱?”,他便反问:“您现在的退休金能发多少钱?”
对方问:“你准备啥时候找对象啊?”,他便反问:“您准备啥时候抱孙子?”
这样一来一回,对方也自知无趣,最后哑口无言了。
再好的亲戚,也应该注意彼此相处的分寸,行事更要有明确的界限,才能保持和谐的关系。
02
学会“藏富”,忌讳“哭穷”
很多人之所以对亲戚没有好印象,甚至厌恶亲戚,多是因为他们曾经遭遇过对方的伤害。
特别是当自己与亲戚,在金钱问题上产生了纠葛,尤其会凸显出人性中丑恶与真实的一面。
刘震云有句话说得很好:
“人性最黑暗的地方就在于,真正不希望你过得好的,往往就是你身边的亲戚。”
那些关系不算亲密,却又经常见面的亲戚,会因为你的成功而气愤,因为你的幸福而嫉妒。
你的出类拔萃会从反面证明他们的失败,所以在他们面前,最好保持低调,学会藏富。
反之,如果你的生活过得穷苦潦倒,也切记不要向亲戚哭穷,因为共情力并非人人都有。
你的低声下气,往往并不会得到他们的同情,也很难得到他们真心实意的帮助,反而可能遭到冷眼与嘲笑。
“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以前,每当他练习唱歌时,都会遭到街坊四邻与亲戚朋友的嘲讽。
大家都觉得他家穷,是因为他整日不务正业,每天搞这些没用的东西所致,也鲜有人鼓励与支持他。
可等到他一炮而红以后,大家不仅疯狂来蹭他的热度与流量,连远方的亲戚也来拜访了。
正应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心难测,唯有隐藏好自己,才不会被无端的指责所伤,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与家人。
03
有来有往,不涉及利益,不亏欠人情
这世上的所有感情,以及所有关系,唯有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才能永不腐朽。
亲戚之间不是走得越近越好,也不是走得越远越好,而是应该有来有往,不涉及利益,也不亏欠人情。
利益与人情混为一谈,不仅会让利益的计算变得复杂,还会损伤彼此的情谊,可谓两败俱伤。
所以古语中才会说:“亲兄弟,明算账。”
亲生骨肉之间,尚且需要把账目算的清清楚楚,亲戚之间更是应该如此,才不至于把关系闹僵。
许多亲戚之间最后闹掰,恰是因为一方高估了自己的人情价值,企图用人情直接兑换金钱。
殊不知,在别人眼中人情价值与自己的并不一致,而且人情是最经不起推敲与透支的利益。
人情债,是世上最难计算与还清的债,因为金钱有具体的数目,而人情债全在人心的估量。
当你欠了亲戚的人情,想要彻底还清很不容易,还会背负极大的压力,让人走得步履维艰。
在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虽然性格坚强,但在与父亲讨要生活费时,也不得不低声下气。
因为她感觉自己不仅欠了钱款,还欠了对方的人情,没办法理直气壮地平等交流。
所以,亲戚之间,若是想保持关系的纯粹与平衡,最好的方式永远是不亏不欠,有来有往。
彼此互相的包容与理解,是缓和双发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如此亲戚之间方能长久维稳。
法国作家莫洛亚曾说:“在社交界如同在戏剧里一样,具有一个角色非常重要。”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找对自己的角色与位置,妥帖地处理好与自己相连的关系。
社交是双向奔赴的,要尤其注重平时的交流互动,既不要失掉身份,也不要过分拔高。
请客、送礼只能完成表面的礼仪,却无法屏蔽潜在的矛盾和麻烦。
在人际交往中,准确地拿捏好自己的分寸,才会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游刃有余。
站在安全范围之内,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认真维系这份血亲之交。
从此以后,亲戚便不再是麻烦与厌烦的代名词,而是另一种温馨且亲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