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将我慢比喻作高山呢?

文摘   2024-12-21 17:29   浙江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这里的慢并非速度快慢之慢,而是傲慢之慢,众生由于被无明妄惑障覆于心,而生执取,恃己凌他,贡高自大,因我而起,故称我慢。慢也是佛教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种根本烦恼之一,而其含义又比一般我们所说的傲慢要丰富得多,经论中往往将慢分为七种:

▊一、 慢:于劣计己胜、于等计己等

这一条是六道凡夫都具有的,对于不如我者瞧不起他,傲气凌人,这是第一种的“于劣计己胜”;对于程度上差不多的觉得半斤八两,彼此彼此,我何必尊重你呢,这是第二种“于等计己等”。这看起来似乎还是有“事实依据”而起的慢心,所以常被忽略,只要是人大概都有。


▊二、过慢:于等计己胜、于胜计己 
过慢就是超过了第一种的“慢”,这也有两种:一种是“于等计己胜”,前面于等计己等是你半斤我八两,这里则你八两我半斤,我是斤,你是两,略胜一筹,你不如我;另一种是“于胜计己等”,别人胜过我,有十二两,硬是将对方看扁,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他跟我也还是差不多的。

▊三、慢过慢:于胜争胜 
慢过慢较之过慢就严重了,是慢之上再加过慢,所以也称过过慢。自己不如人,却认为胜他多多,明显地颠倒黑白,是较为严重的慢心。


▊四、我慢:恃己凌他
倚恃自己,也就是“我”之所能,欺凌于他,有我就有慢,众生大致都如此。

▊五、增上慢:未得谓得 

增上是指果证之法,增上慢就是对增上法生起慢心。

修学佛法之人,由于不了解佛法,或是为了世间名闻利养,而妄称证果,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皆属增上慢者。

▊六、卑劣慢:以劣自夸 
自甘卑劣,不求上进,甚至还觉得自己不懂、不会、不明白也蛮不错的,反以为荣,觉得其他人虽然比我能力更强,反倒还不如我这种什么都不懂的,这就属于卑劣慢。

▊七、邪慢:己实无德,妄为有德 

邪是指邪见,由于执着邪法而起慢心,拨无因果,不受正法,由此产生种种错误知见却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这就是邪慢。


以上七种之慢,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不妨时常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具有哪类烦恼,而后设法对治。

这七种慢,虽然生起因由和面向对象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乘广五蕴论》中所说的“心高举为性”,简单来说就是自视甚高,有一种高人一等、高高在上之感。也正因此,佛法中常将我慢和贡高合在一起用,叫做“贡高我慢”,又将慢心比喻作高山,例如《华严经》中就有“摧灭一切我慢高山”的句子。也正因其心高举,时常自满而无谦虚,自然也就没法接受来自更高处的法水滋润,没法得到来自佛法的真实利益了,这便是“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 - END - -



联系我们

寺院法师:15355207796(印迦师父)

咨询时间:08:30 - 17:00
点击「卡片」关注「石佛古寺」

新年平安瑞福,2025安太岁吉祥挂件加持登场啦!


灯笼高挂,福运皆来!2025新年“福慧灯笼”登记中


2025年高考首考诵经祈福法会通启


石佛古寺元旦迎新祈福普佛法会登记中


石佛古寺
弘扬佛教文化,共享清净生活。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17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