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消暑|老祖宗的方法,好用不过时

美食   2024-06-14 17:29   广东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怎么办?喝着冰饮,吹着空调,挖上一口冰镇大西瓜,吃饱喝足后再冲上一个冷水澡,好不痛快。可长期如此,可能就要遭殃。

江苏常州36岁的宋先生,前段时间在家吹空调着了凉,本来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吃药不见好。后来发展成胸闷无力,四肢瘫软,晕过去的宋先生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最终,宋先生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

夏季贪凉,久居空调房,会令人感到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乏力身倦,还会有类似着凉感冒的症状,甚至降低身体抗感染能力,引发其他疾病。专家提醒,夏季切忌贪凉一时爽。




夏要“护阳”

SUMMER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表示,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也表示,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给秋冬季留下病根。

《黄帝内经》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要长,让万事万物拔节儿,使它“华英成秀”,让它热烈地“秀”出来,而不是被“冰镇”住。


“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在专家看来,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并不是没道理。

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而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夏季需“热养”

SUMMER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认为,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认为,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便正是应了生姜为温阳的食物,有散寒、解毒之效,夏日食用,更对去除人体内在的寒凉有帮助。

德国期刊《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上的论文称,少量刺激性的生姜成分可以使白细胞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以此增强个体的免疫功能。研究人员表示,低浓度的姜辣素就足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饮用一定量的姜茶来实现。夏季,细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沸水冲泡生姜、茶叶后饮用,能起到防治作用。

而早在古代,孔子在《论语·乡党》就提出了流传至今的“不食”标准:“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说明孔子每次吃饭都要吃姜,但每顿都不多吃。在孔子说出“不撤姜食,不多食”的1600多年后,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其所著的《论语集注》中,也赞同孔夫子食姜的嗜好,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姜)主伤寒头痛,去痰下气,通汗,除鼻中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胸膈上臭气,通神明。”又如《本草拾遗》:“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再比如《饮膳正要》里的:“主伤寒头痛,咳逆上气,止呕,清神。”古代医书无论怎么书写,总是会有一剂关于姜的汤剂药方,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112个药方中,用姜配药的就有59个。可见,姜的效用之高。

所谓智者不畏落俗,夏季热养,吃对姜,整年都能受益。


END




文章资料参考>>>
1、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江苏常州一男子因吹空调住进ICU!警惕空调病,吹空调别超3小时

2、人民网《健康.生活》:夏季养生需要“热养” 原来我们一直都做错了

3、人民网《健康.生活》:夏季贪凉最伤哪儿?健康“热养”安全度夏

4、中国新闻报:从《黄帝内经》看“夏季养生真谛”

5、北京日报·京报网:姜在餐桌上的地位有多高?孔子每次吃饭都要吃,但是每顿都不多吃


斗记普洱茶
高端拼配普洱茶引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