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位于济南长清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古代建筑宝藏,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整体用青石砌成,体现了汉代建筑的独特风貌;祠内石壁和石梁上遍布精美的汉代石画像,再现了千年前汉代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
在这里,每一块画像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默不语,却以细腻入微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是车马出行时的尘土飞扬,还是宴饮舞乐中的欢声笑语?是农耕渔猎的辛勤身影,还是神话传说的奇幻想象?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泉在济南系列活动工作专班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济南寻宝记》,用生动的镜头语言,捕捉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故事,借助前沿AI技术,让每一块画像石跃动起来。
在济南长清,伫立着一座历经千年光阴的古迹——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建筑,更是东汉人浪漫幻想与现实交织的生动写照。
走进这座两千多岁的石头建筑,仿佛踏入了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而现代AI技术的加入,更是让这份古老的浪漫得以跨越千年,鲜活再现。
石祠内的石壁上,刻满琳琅满目的汉代画像,诉说着一个关于神仙、神兽与人间故事的奇幻世界。
(关于女娲与伏羲的画像)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女娲与伏羲,这对创世神话中的眷侣,以“规”与“矩”为伴,展现了古人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在AI技术的细腻还原下,似乎能看见女娲轻挥泥土,伏羲含笑以对,透出默契与温情。
(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西王母,这位仙界的女王,带着她的仙兽侍从与捣药的玉兔,以煊赫之势降临于壁间。AI技术不仅精准捕捉了这些形象的每一个细节,更通过光影交错,让西王母的神圣与威严跃然壁上。
(“风伯吹屋”是汉画像中常见的题材)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风伯、雨师、虹神、雷神,这些人格化的气象神祇,在汉代画像石中频繁出现,它们不仅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想象,更是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
(虹神线描图)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雷神线描图)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AI技术让这些画面动了起来,风伯轻轻一吹,屋顶掀开;雨师挥动法杖,细雨绵绵;虹神头顶双首龙蛇形垂虹,云纹特效环绕,美不胜收;雷神则端坐车中,鼓声隆隆,雷声震天。
(《山海经》中提到的贯胸人线描图)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而贯胸人、御龙仙人、饲凤仙人以及神秘的鱼拉车画面,更是将东汉人的浪漫幻想推向了极致:贯胸人以奇特的形态,展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御龙仙人、饲凤仙人则象征着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由鱼拉动的“成仙专属车”和一跃至蓬莱的仙鹿,展现着东汉人对成仙得道的渴望……
(鱼拉车线描图)
(AI复原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AI技术通过色彩复原与动态模拟,让这些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渴望与梦想。
济南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汉画像石,是东汉人浪漫幻想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现代AI技术的加入,为这些古老的艺术品插上了翅膀,让它们得以穿越时空的界限,继续在当代绽放光彩。让人们在欣赏这些精美画作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东汉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追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指导单位: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
泉在济南系列活动工作专班
出品单位: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南广播电视台
制作:
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策划创意团队
鸣谢:
长清区融媒体中心
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
长清区孝里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