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位于济南长清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古代建筑宝藏,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整体用青石砌成,体现了汉代建筑的独特风貌;祠内石壁和石梁上遍布精美的汉代石画像,再现了千年前汉代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
在这里,每一块画像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默不语,却以细腻入微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是车马出行时的尘土飞扬,还是宴饮舞乐中的欢声笑语?是农耕渔猎的辛勤身影,还是神话传说的奇幻想象?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泉在济南系列活动工作专班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济南寻宝记》,用生动的镜头语言,捕捉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故事,借助前沿AI技术,让每一块画像石跃动起来。
济南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里,有座不起眼的矮小石屋,它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里面藏着东汉生活的秘密。
内里四面石壁上,全是汉代线刻艺术的精华,可谓满壁生辉。内容从神仙幻想、历史典故,到庖厨宴饮、车马出行,可谓应有尽有,称得上是东汉人生活的百科全书。
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策划创意团队,借助前沿AI技术,让黑白线条变成彩色,给古老的画像赋予灵魂。从细腻的人物表情到生动的场景再现,AI复原图里的汉画像栩栩如生,让镜头前的你我一秒get汉代的绝代风华。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碰撞。AI让历史的温度触手可及,让文化的魅力永不褪色。
魏时,曹植作《仙人篇》颂曰:“东过王母庐,俯视五岳间”,此外,崇奉西王母的内容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也有体现。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AI还原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汉画像中的西王母图,画面细腻充满神秘色彩,再现了汉代人民的精神信仰与艺术审美。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AI还原的汉画像石中的“管鲍之交”,以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两位历史人物——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使得这一历史佳话借助科技的力量,生动再现。
车马出行是汉画像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交通、礼仪、军事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车马出行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展示,更是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借助AI技术,汉画像中的车马出行鲜活生动、线条流畅,马匹的奔腾姿态和车辆的行驶动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汉胡对战,展现了汉代与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画面中,汉军和胡军(多为匈奴)各自列阵,装备精良,战斗激烈。图中戴尖帽者为胡人。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AI还原的画像加入了丰富的色彩,使得画面更加鲜艳、生动,飞扬的尘土、纤毫毕现的毛发、波澜壮阔的场景,让人穿过历史的尘埃,感受到千年前的金戈铁马。
光阴流转,岁月如歌。两千多年过去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惊心动魄隐没在历史的深处,石壁上的画像依然栩栩如生。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东汉的辉煌与沧桑。它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里的每一道刻痕,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梦想;每一幅画面,都是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探索。石祠的外表已略显斑驳,文化底蕴却愈发厚重而深远。
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历史的光辉照耀前行之路。
指导单位: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
泉在济南系列活动工作专班
出品单位: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南广播电视台
制作:
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策划创意团队
鸣谢:
长清融媒、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孝里街道宣传办
来源: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