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用通识教育打通学科间的壁垒,也是面向现实的读写实践” ,这是孟芯羽同学心中的孝通班。
“能对经典深度阅读、细致研讨,能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这是杨邵涵同学心中的孝通班。
在孝通班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理科生”方伯文同学“想要打牢人文社科知识基础”,杨家瑞同学希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范九九同学会在学习与实践中“探索未来职业发展道路”。
日前,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2024年孝通班的新同学们在完成了一系列新生教育活动后,对新学院、新班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2024级孝通班是为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通过跨学科的培养方式,精心打造新一代“孝通实验班”。在这里,同学们将有机会精习各个学科的经典之作,深度思考每个领域中那些“伟大而永恒的问题”,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进步;同时,孝通班探索打造有思维深度、学科广度、情感温度的“师生共同体”,以实现彼此间情感的温暖共鸣与思想的深挚“交辉”,在朝夕与共中相互促进、自由成长。新学年伊始,经过读书报告评审和面试考察,98名同学通过选拔,加入了2024级孝通班。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成立于2022年11月,202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25年学院将招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硕博研究生(目前全国唯一招生专业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是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系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而建立的教学科研机构。学院负责牵头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重点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理论阐释和实践开展研究,牵头统筹构建学校智库建设体系;负责“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生培养以及教材、课程建设工作;负责承担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工作;牵头试点深化“孝通班”“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促进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承担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术组织和管理工作,并负责牵头统筹推进基地建设。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成人’,通识教育的重点便是‘人的自我完善’。通过开阔视野与格局,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与创新引领能力、养成自由的‘君子’人格。通识以达道,方可成‘大学’。”在孝通班“新生第一课”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强世功为同学们分享了通识教育的核心培养理念,并鼓励同学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逻辑思考、理论探深和知识关联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建设祖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严庆为同学们介绍了未来三个学期的通识课程教学安排、特色课程、培养理念,希望同学们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蘸墨砺剑”,踏实地成长、成才,立志,“化文天下,竞做铸牢豪杰,将中华文明大写”。
在智慧中心演播厅举办的人文社科专业导学讲座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尹志华、文学院院长张翔、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和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等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学科专业导学并介绍了专业情况及培养特点,殷切嘱托同学们应向“精通、优秀、相通、全面”的方向发展。
中秋佳节,学院举办了师生见面会暨中秋慰问会,全体师生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孝通班师生在海淀校区民族博物馆和美术馆,参观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展、“衣无语,绎大千”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展、“三十而励”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成立三十周年特邀作品与文献展等。
新学院、新学年的共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将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通过跨学科的培养方式,着力培养具有深切文明关怀、浓厚家国情怀、宽广学术视野和健全人格品质的人文社科领域拔尖人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培育和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