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教育学院教授袁梅,荣获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袁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荣誉称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央民族大学第二届“教学类”杰出育人奖。近年来致力于教育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涉及中国民族教育、跨文化教育等领域。在《教育研究》《民族研究》《国际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课题,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自主开发的《讲好中华民族教育故事:民族院校推动国际传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主题案例入选2023年度教育部专业学位案例库。
“培养学生,要注重教育自觉、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训练。”
袁梅老师扎根课堂,创造性地将民族教育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跨学科的课程群融会贯通。在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她注重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
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学本科生田志花回忆道,“老师曾经说过:‘在民族教育的领域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思考者。’她的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场,在探索和发现中,我们逐渐成长为能够理解和应对不同成长背景的教育者。”
袁梅(中)在民族教育学课堂上与专家、学生互动
“她讲课往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常常巧妙地将民族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话语融入我们的专业学习中。我记得在《教育文化学》课上,她会用许倬云《中国文化的精神》来论证‘文化传播与教育’,也会用齐美尔《时尚哲学》来阐述‘文化变迁与教育’……将复杂的理论概念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我们。”教育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邓雅珺说道。
通过“中外专题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校园实践活动+社会田野调查”以及“线上线下双向并进、国内国外互联互通”等多种教学模式,一批批学生被培养成为既“有能力”又“有教养”、既“道问学”又“尊德性”的人。
“要加强教育中的跨文化对话,促进不同国别、本硕博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知识交互与思想碰撞。”
袁梅老师面向国际,吸收国内外多元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学术沙龙、高等级科研项目孵化筹议等活动,以混合式互动教学、共上一堂课的模式,促使中外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在理解中互信。
袁梅(左二)在教育学英语(专业英语)课堂上
与专家、学生互动
田志花在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是《民族教育学》。“大白纸和彩笔是袁梅老师的标志性教具,她把我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让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视化,以思维导图等个性化的形式呈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学们如何理解和表达同一个问题,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想法。”
中外学生“同上一堂课”
2023年12月,袁梅和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Fred Dervin教授一同组织了教育学院中外学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该活动以“中国标识性概念”“校园里的国际化”“跨文化交流”为主题,通过校园漫步、午餐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让18名本科生与11名来华留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参与活动的索马里留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表达自己,和中国学生交流与分享彼此的想法,非常有意义。”
“我想将自己收获的学校、学院、师长给予的宝贵财富传递给我的学生,做民大‘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校训的传承者。”
袁梅(左)带队前往民族地区开展调研工作
十年前,袁梅留校任职,主要从事教育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田志花回忆说:“毕业三年,曾经学习的具体的知识点已经变得模糊,但是袁梅老师深刻的洞见与真诚的评价却让我记忆犹新,每次和她讨论或者交谈以后,都会觉得自己充满能量可以继续出发了。”
教育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子懿也提到:“上袁老师的课,信息量很大,总是不敢走神。我们会一起讨论‘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育’的未来,也会在课后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她引导我们坚持‘学思践悟’相统一,这不仅培养了我们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袁梅与学生互动
“教育学是人学,教育学人更需要真诚。”谈到此次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袁梅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学人,我将始终怀着一颗谦虚、真诚、敬畏的心,以德立身,用情教学,用心育人,不懈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与国际化能力,力争做一个有情怀、有作为、有担当的教育守望者。”
在民大校园
有许许多多好老师、大先生
他们既精于“传道授业解惑”
又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