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不同国家的一群人坐在一张饭桌上谈笑风生,我想,这便是文化交往交流的真正意义。”
“在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的边境小城加加林,他们开玩笑说,我是第一个来这个城市的中国人!”
“在乌兹别克斯坦,竟然也有随处可见的兰州牛肉面!”
“她问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中文该怎么说。”
“在塔什干,这个充满惊喜的人生剧场仍在持续上演精彩的日常……”
今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7名本科同学以插班生身份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公派学习。其中3名同学进入历史学院中亚国家历史及民族学系,4名同学进入文学与翻译学院国际关系系。
同学们受邀参加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举行的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并与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合影
同学们在历史课上介绍中国古代史
教乌兹别克斯坦同学使用筷子、品尝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
李龙翔
作为留学生初到塔什干,面对陌生的城市难免有些不安。搬进宿舍第一天,当地同学非常热情,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我自豪地介绍说,“乌兹别克斯坦随处可见的‘兰州牛肉面’就来自我的家乡”,我还带着他们一起欣赏了敦煌舞蹈的视频。有一次,一个来自花剌子模州(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州级行政区)的女孩提出要为我们做她家乡的抓饭,来自不同国家的一群人坐在一张饭桌上谈笑风生,我想,这便是文化交往交流的真实又动人的一幕。
李龙翔和乌兹别克同学合影
董涵泽
在乌兹别克斯坦流传着一句谚语:“Har gulning o‘z isi bor, har yerning o‘z tusi bor,意为‘每个花儿都有独特的香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景’”。塔什干的学习和经历让我对这句谚语有了深刻的理解。Sarabek与我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他邀请我前往他的家乡——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的边境小城加加林做客。在短暂的造访经历中,我与Sarabek的家人们探讨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风俗习惯的异同。他们开玩笑说到:“你是第一个来这个城市的中国人!”
董涵泽与Sarabek一家的合影
葛一凡
在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的时光中,我参加了徒步团,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结识很多朋友,他们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菲律宾不同国家,同行在山水之间,我们相互勉励,最终攀上高峰。一路上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们谈天说地,我也通过手机向他们展示自己在祖国拍摄的大好河山。徒步活动让我陶醉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景色,更感受到各国朋友间的友情。
葛一凡参加徒步活动
阿依达娜
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用乌兹别克语进行交流,慢慢的,我们学会了用乌兹别克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阿依达娜参加乌兹别克斯坦活动
孙悦
在塔什干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挑战和惊喜。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和陡然增加的学习难度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项都成为了一道道充满挑战的关卡。值得庆幸的是有善心助人的同学、热情相待的朋友、认真负责又和蔼可亲的老师。有一次一个乌兹别克斯坦同学问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用中文怎么说,我一字一字教她发音,第二天见面时她居然能准确背诵了,我们都特别有成就感!在塔什干,这个充满惊喜的人生剧场仍在持续上演日常的精彩……
孙悦和乌兹别克女孩合影
禹若兮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温暖。我们和当地学生一起乘坐公交车前往学校,空气中弥漫着特色美食的香味。课堂上,老师用乌兹别克语给我们讲述当地历史。这段时间,我还听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汉字那么难写,你们中国人能认识每一个汉字吗?”“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会攒钱买中国的新能源车,你们自己也用比亚迪吗?”……我想,在乌兹别克斯坦学习的经历将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禹若兮在塔什干Magic City广场
高玮
塔什干的同学们非常善良、友好且热情,在学习和生活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每每在路上相遇,围绕着两国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总是有聊不完的主题和说不完的话,课间回荡在走廊的不只是朋友间的谈笑,更是两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交流与碰撞。
高玮和当地同学们的合影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自2003年起,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国内率先培养“俄语-中亚语”复合型外语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俄语-中亚语系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高等学府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留学机会,助力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024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非通用语种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校际境外访学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俄语-中亚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俄语-中亚语系2022级学生派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留学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