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头,浪涛不息,挑战与机遇同行。总有这样一批卓越而勇毅的复旦学子,他们脸庞青涩,却挺身举起旗杆,力执浆板以搏击风浪——或畅游学术之海创新超越;或放飞多彩之梦;或以坚韧之心自立自强,品德不移;或把青春之书写在祖国大地,志愿不悔......
今天我们将走近这样一群优秀的复旦学子......他们不惧风雨,不畏挑战,面对困境从不言弃,向阳而生,逆风成长,相信“人生不设限”,在笃学力行中步履不停,向着心之所向坚定迈进。
董彦如
新闻学院
怀揣新闻理想与记者梦想,董彦如在新闻学院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绩点排名在大二大三学年始终保持专业第一。
董彦如也十分看重现实的新闻实践,她以社会热点新闻为切口,先后对AI换脸事件、“抗癌共享厨房”、医院规培生的困境等社会问题展开评论和深度报道,作品在中国教育报、红网等平台发表,最高浏览量达15.5万,并有作品入围数据内容大会“2024 数据内容年度案例”。
在“2+X”新兴培养方案指导下,董彦如选择了“社会理论与社会分析”学程并获优异成绩。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作为本科学术项目负责人对《财新传媒》展开案例分析。该研究报告成功入选曦源项目,现已成功通过中期。
董彦如深刻认识到要做好新时代新闻人,必须先要扎根社会、深入业界,不断提升实践本领,她在过去三年组织、参与了近20项社会实践,多次参与新闻学院“记录中国”“新闻前线”等暑期项目。她也曾担任复旦大学龙狮社团社长职务,策划实现国内首个以龙狮为题材打造的舞台剧典范。学校之外,她先后前往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新闻社等主流媒体实习,参与撰写的稿件最高获108.5万阅读量。
关山初度路犹长,但董彦如潜心学术、躬行实践的脚步不会停下。“好学力行”的院训将始终激励、鼓舞她向着未来的道路继续迈进。
0
0
0
0
0
郭博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初入大学,面临着课程难度的大幅提升以及适应新环境等一系列挑战,郭博文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这让他一度陷入迷茫。他从内心寻找突破口,开始脚踏实地的自我规划与探索。通过不断解构并重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均衡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优秀朋辈和师友交流,广泛吸收学习经验,注重实践应用,他的学习能力和绩点得到显著提升,从大一的专业末尾跃升至大三的专业平均绩点第三名,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作为本科生,他加入了学院的科研项目组,在实验室锻炼科研能力,了解学术前沿与专业发展。
他敢于挑战自我,先后在班级团支部、校团委宣传部活动组等承担工作,参与策划和组织了多个学校重大活动。他还带领同学们走进字节跳动、华为等科技龙头企业,了解专业前沿和就业趋势,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助力同学们的生涯规划。他还积极参与支教、乡村调研和社区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随着步伐的延伸,他愈加深刻地意识到,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初心,他热切期盼学业有成时能将所学知识回馈家乡。他将继续努力打磨自我,奋斗力行,以青春的铿锵脚步践行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铮铮誓言。
0
0
0
0
0
黄缨茜
大数据学院
进入大学后,黄缨茜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的态度。面对挑战性的课程任务,她从曾国藩的名言“勤则百弊皆除”中汲取动力,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将学习重心转向自主探究与深度思考。通过不懈的努力,她取得了3.92的学年平均绩点,所有专业课均为A。课业之外,她还主动投身科研实践,加入了fdurop课题组,在科研的不断挑战中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坚定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继续深入探索的信心。
一路走来,黄缨茜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方向:不仅要学有所成,更要用学到的知识回馈社会。一方面,在学生工作中,她用行动连接身边的人,担任工科试验班和23大数据本科班班长、腾飞书院自管会文体生活部的副部长以及大数据学院学生会学术创新部成员,承担了多个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协助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在大学校园中构建出一片温暖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复旦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她积极参与数星阁志愿服务、书信交流、知识普及活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成为服务社会、温暖他人的力量。
黄缨茜的坚持与奉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黄缨茜将作为思源计划的成员,秉持着“饮水思源”的理念,以勤奋实践的行动探索祖国大地,以服务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需要。在未来,她希望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与研究继续深入,以更为扎实的专业能力,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用知识和行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0
0
0
0
0
顾宇辽
航空航天系
一年前的这时候,顾宇辽在奖学金评选之中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尽管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已经足够优秀,但这还不足够达到顾宇辽的自我要求。于是,他早早进入学习状态,空闲时间都会去自习,进行超前学习并通过大量习题练习加之巩固。极高的自我要求使得他压力很大,他过于想通过成绩来定义一个学期。但焦虑和压力使他的考试发挥不尽如人意,最终的排名甚至离他的最初目标离得更远了。他进行了反思:他为了所谓的绩点、荣誉进行学习,而并没有从学习中得到获得感和快乐。因此,在下学期一开始,顾宇辽做出了改变,他在周末不会在把自己关在图书馆的牢笼里,而是和同学和寝室室友一起运动、出行、探索有趣的好玩的东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开始学习魔方、编程等有趣的知识;他也参与了科研项目,完成了“数字发动机性能模型仿真与研究”课题的中期答辩,实现了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这些看似对于绩点无用的一件件事,却给了顾宇辽一个更加全面且健康的身心。
现在的顾宇辽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这种转变却让他在这学期做到了他之前没能做到的“全A”。他摈弃了“优绩主义”,选择了回归学习与生活的初心,寻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做到了在自由中健康成长。
0
0
0
0
0
陈雪婷
口腔医学院
陈雪婷自大一寒假就开始探究牙周炎的小分子药物治疗,相继负责了曦源、卿枫项目,顺利结项。大三,陈雪婷进一步参与到临床研究和教学课题中,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衰老相关口颌系统疾病风险及功能状态预测新范式”和“贴面修复的虚拟仿真实验”。
科研中,陈雪婷关注跨学科视角,积极投身于交叉课题。她连续两年报名启明星科创计划,大一与化学系合作的课题斩获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大二她作为组长,在高分子科学系开展的课题在结题答辩中评分第一,获评一等奖。本学年,她作为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主力队员开展项目,荣获金奖与4项单项提名奖。她也与华东医院、微电子学院合作,申报登辉项目获优秀立项,目前已顺利通过中期,团队研发的“RASTERS——音乐-体感增强同步耳迷走刺激器”已用于耳鸣治疗的临床试验。
陈雪婷还试着将学术科研融入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作为社长,推动心脑学社的初创和转型;她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学科理念,发起面向自闭症群体的STEAMed教育,使科学更鲜活可及;她也参与志涯计划、口腔义诊、健康科普等等项目,为教育和健康事业献萤火之光。
在未来,陈雪婷希望葆有“慢慢走,欣赏啊!”的心境,以“人生不设限”自勉,在既往积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为人群健康尽绵薄之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面对困境,他们自立自强,积极求变
面对挑战,他们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追光之路,他们将以坚毅与无畏继续前进
接下来
我们还将继续聚焦更多优秀的复旦学子
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奖学金典礼线下打卡装置已上线,欢迎大家到光华楼东辅楼前拍照打卡哟~
排版、制图:梅旭普
文案:陈晨、王奕然
编辑:汪洋、杨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