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是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空间。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拥有丰富的红色场馆资源。在《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中,明确梳理出612处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类红色资源,236件(套)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和实物类红色资源。这些具有厚重革命文化的红色场馆,既是新时代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链接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育人大课堂的关键节点。
一是找准红色叙事生成机理。坚持“小故事讲出大道理”的叙事生成机理,以革命藏品和重要人物为叙事起点、以青年人讲给青年人为呈现方式,运用情节演绎及微宣讲等方式讲好“人”“物”的生动故事,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文化洗礼。
例如,龙华烈士纪念馆以龙华英烈故事和龙华历史沿革为蓝本,在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价值观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精心打磨推出《爱我中华初心探秘之旅》系列红色读本和“红色之源”“密战英雄”“丹心铸魂”多个主题互动活动,引领青少年游龙华、看历史,感悟英烈精神。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作为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实物见证,在历史叙事时具有更为直观生动、立体丰富等特性。可进一步创新红色场馆的故事叙事,如通过微剧情、小故事、短视频等多样化传播手段,进一步起到缅怀革命先烈、致敬人民英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作用。
二是打造馆校合作育人品牌。
一方面,红色场馆应加强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大中小学沟通合作,使展陈安排与大中小学实践育人同频共振。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展开红色档案“三送”服务模式,与11所学校建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通过“送展览、送活动、送课程”等进校园活动,全方位、立体化进行资源馆校对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另一方面,大中小学应善于吸纳整合各类红色场馆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场馆育人品牌。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充分发挥红色场馆功能,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钱学森图书馆作为钱学森文献实物收藏管理中心、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科学成就和崇高精神的宣传展示中心,已成为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李政道图书馆集中展现“物理巨擘”李政道赤子情怀和科艺双馨的人物感召力,不断推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三是强化红色场馆资源共建共享。
上海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联盟是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精品项目之一。这一创新联盟基于建立共建共研共享机制,构建高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机制,让红色文化成为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下一步,可携手更多的院校和红色场馆,通过展览展陈、思政研学、红色文创、沉浸式微课等创新形式,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的集聚效应。
此外,还有必要通过课程研究、教研活动、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场馆特色实践课程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2021年以来,上海临港充分利用雷锋馆、国政馆、党建育人馆等红色场馆,为辖区内不同学段学校的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提供资源支撑和空间保障,依托共建共享理念构建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崭新格局。相关做法值得总结,相关经验有待推广。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