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凤城 || 玛纳斯县黄金开采始末

文摘   2025-01-08 11:53   新疆  



开栏语

玛纳斯县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商贾名驿,素有“天山金凤凰,碧玉玛纳斯”之美誉,历史文化文明璀璨,名胜古迹星罗密布。数千年的深情眷顾,写就了玛纳斯的人杰地灵,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撩开时间的面纱,透过山川形胜的帷幕,在数千年的朝代更迭、岁月荏苒之间,吐纳着这座古城的盛衰与变迁。

《史话凤城》栏目今日刊发玛纳斯县历史文化挖掘工作成果第三十一篇:玛纳斯县黄金开采始末
玛纳斯县黄金开采始末
作者  泥前进

《新疆图志》称玛纳斯河是“金邦玉底”。《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说:“绥来县……俗名玛纳斯,城乡富庶,产金、银、玉石,有金绥来、银奇台之谚。”

玛纳斯县自古以来便享有“金玉之乡”的美誉,拥有碧玉、煤炭、石油、硫铁矿、砂金、黄金等二十多种矿产资源。黄金的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汉唐时期,历经岁月变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

从汉唐起,淘金采玉在玛纳斯便盛极一时,引得商贾云集。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曾谪戍伊犁,他在《乌鲁木齐·物产》中写下“夜深宝气满山头,玛纳斯南半紫。两载惊心驰羽檄,春冰清后似防秋。”的诗句,记载着当年“金邦”的神秘。清代遗留的一些淘金洞,至今仍默默诉说着黄金梦的传奇。“玛纳斯南半紫”正是对玛纳斯南山盛产黄金的赞美。纪晓岚在诗注中提到:“玛纳斯南山一带皆产金,恐游民私采,聚众生衅,雪消以后,防御甚至,近得策断起粮道,乃少弭。”玛纳斯的黄金主要分布在玛纳斯河、塔西河、清水河中上游。据地质部门勘探,南部山区的红坑、红沟、哈拉哈特、小吉吾恰依、阿尤萨依、吉兰德、皇尔顿、卡尔开提、阿比埃铁克奇、叶开哈夏、三道马场、柯克萨依等地都有黄金矿。

新疆的黄金开发历史久远,民间淘采年代久远难考。真正纳入国家矿业体系,是在清中央政府对新疆实施有效管理之后,玛纳斯一带成为清代重要的黄金产区。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在(绥来县)玛纳斯县设有金厂,为北疆采金之始,“产粉片、豆瓣、石滚诸金”。县内金矿属于中型矿,主要矿点分布在南部山区。一是位于红沟以南 12.5 公里的玛纳斯河砂金矿,矿层分布长度为 13 - 15 公里,宽度 1 - 1.5 米,产片状金,伴有白钨矿、磷灰石等,含金较富,在含金的重砂样中最多的一个样含金 10 粒以上。二是位于红沟以南 27 公里的小吉吾恰依原铂金矿,每吨沙含金 0.1 - 0.5 克。三是距县城以南 60 公里的红坑砂金矿,每吨沙含金 0.01 - 0.41 克,含铂 0.04 - 0.06 克,年产黄金 80 - 100 两。四是位于海拔 3000 米以上的玛纳斯河上游的哈拉哈特金矿。全县 1982 年产金 166 两,1983 年 230 两,1984 年 154.8 两。

据《新疆图志》记载:“库尔喀喇乌苏迤东产金之地。自济尔噶朗、奎屯两厂外,以昌吉之罗克伦河为最盛。河在城西二十里,源出孟克图岭。乾隆四十七年置金厂,征课如奎屯例。又昌吉南山之煤窑沟,俗名金口河,亦产砂金。又绥来西南百二十里之龙骨河(玛纳斯河),产粉片、豆瓣、石滚诸金,其地悬流绝壁,险峻异常,有阎王边、鬼打球、鸡冠岩、绝命岩等名,然土人往采者,淘沙锥石,未尝惮其险阻。惟金苗散漫无定,忽隐忽现,故出金无多。”

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朝在绥来县城西三百数十里之金沟河设立金厂,“督兵问采”,但因“折本甚巨,旋罢之”。乾隆三十六年(1771),提督巴彦弼具奏,称乌鲁木齐所属玛纳斯地方南面一带,入山伐木之人常获金块,且玛纳斯西接库尔哈喇乌苏,山势绵亘数百里,沙砾内有金屑显露,必有金砂苗线可寻。自此以后,玛纳斯南部一带出现采金矿点,开办金厂,各地淘金者纷至沓来,私相前往淘洗金砂。清政府也采取措施加强对北疆采金业的管理,乾隆四十七年(1782)乌鲁木齐都统明亮提出办理金厂厂务条款,包括设立司金局、施行课长负责制、规范照票制度、严格售卖管理、添设新卡稽查等,这种管理模式获得乾隆帝认可并得以实施。

玛纳斯的黄金开采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清史稿》《新疆图志》所载,“乾隆二年(1737)绥来、奎屯、迪化(今乌鲁木齐)一带的黄金矿相继开采,北疆天山黄金开采尤以玛纳斯为最早”,故《西域图志》写到“天山北路采金之役,亦自玛纳斯始”。玛纳斯的黄金主要为砂金与原铂金两种,形同“粉片、豆瓣、石滚诸金”,金粉一般为 0.3 毫米,最大者为 2 毫米,且伴有白钨、赤铁、黄铁、磷灰石等。黄金砂的金品位也比较高,每吨砂中含金在 0.01 - 0.41 克。手工采矿是人类最早的采金方式之一,采金被称为“砂里淘金”,劳动强度极大。选矿点极为重要,若不准确则白费功夫。当时淘金人有“十天淘金九天空,一日补上十日工”之说。采金地点多在河边、峡谷,交通不便,工具简陋,只有铁锨和槎板式淘金木槽。

玛纳斯黄金生产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南山各金矿点每天有众多淘金人和收购金子的客商往来穿梭,据说多时达千人以上,至今南山还留有采金洞和采金坑的痕迹。后清政府禁令不准采金,平定准噶尔之后,由军队采金,严禁私人采金。乾隆五十七年(1792)八月,拿获玛纳斯南山内私挖金之民至民户王永春等四十七名,内地民人私入山挖金被视为不法,各责四十板,解交勒保,转场本籍地方官严行约束。嘉庆十三年(1808)八月,审拟偷挖金砂民人庞顺,因其“偷挖金砂,换易银两,开张店铺”,先行枷号三个月,满日重责,发往黑龙江给兵丁为奴,以示惩戒。同治年战乱后,清代末年金厂关闭停产,采金业衰落,民国时期仅有少数人采金。民间传说,新疆解放前,“新疆王”盛世才曾将大批黄金埋藏在今玛纳斯县塔西河西岸馒头山下的藏金洞中,并在洞口用一生铁桩作为标记,当地流传“挖到生铁桩,黄金拿车装”的顺口溜,一位老人为此寻宝 20 多年,为玛纳斯县的黄金历史增添了神秘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冶金部曾经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冶金局地质公司前往玛纳斯进行黄金资源普查,探明黄金砂矿源,发现砂铂矿和原生白金矿。改革开放后,玛纳斯再次掀起黄金生产热,80 年代开始使用机械采金,年产黄金 300 两左右,玛纳斯县曾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黄金生产先进县。

玛纳斯,这片承载着悠久黄金开采历史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辉煌与沧桑。从曾经的盛极一时到历经波折,它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如今,玛纳斯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继续书写着“金玉之乡”的传奇,以其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简介:泥前进,现任玛纳斯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系新疆昌吉州作家协会会员、玛纳斯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央、区、州等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平台。

编辑:谢江辉

责编:苏蕾

主编:杨仲年

END


:玛纳斯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姚辉 裴海啸
责编:李梦薇
审核:张丽青

玛纳斯零距离
玛纳斯地区综合宣传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