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60岁以后,尽量纠正这3个坏习惯

健康   2024-10-07 09:12   山西  

“你这不是简单的消化不良,肾功能可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周大勇坐在医院的急诊室里,听到这句话时,他顿时有些懵。他本以为是吃得太多引起了腹胀,没想到竟然和肾有关系?


周大勇今年62岁,是某国企的退休车间主任,平时身体一直挺好。

趁着国庆,他和老伴儿带着孙子去杭州西湖玩了一圈,路上吃遍了各种杭州美食: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南宋定胜糕……

看着家人吃得高兴,他自己也不免多吃了几口。可谁知,回来后他就开始觉得肚子发胀,排尿也有点不太顺畅,甚至晚上躺在床上总是感觉腰酸背痛。

“可能是假期吃太多油腻东西,肠胃不消化。”老伴儿倒是不以为然。但周大勇心里还是有些不安,想到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便决定来医院检查一下。

结果,急诊科医生一检查,发现他的症状不仅仅是肠胃问题。

“你的血压偏高,而且最近尿酸也高,再加上你说的腰痛、排尿困难,我怀疑是慢性肾病。”医生皱着眉头,建议他做个详细的肾功能检查。

“慢性肾病?可我平时身体挺好的啊!而且,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病史……”周大勇满脸困惑。肾病?他从没想过这种病会找上他。


医生叹了口气,“其实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忽视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特别是60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降,一些日常习惯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可能一步步把肾脏逼入绝境。”

医生详细分析了周大勇的生活习惯,发现他平时有几个“致命”坏习惯,长期下来,这些习惯就像是慢性毒药,悄悄侵蚀着他的肾脏。

周大勇喜欢吃咸的。年轻时在车间里干活,重体力劳动,口味自然重。

退休后,虽然活动量少了,但习惯改不掉,做菜必须咸香味浓才觉得有味儿,外面吃饭也是各类酱卤食品、大排档是他的最爱。

每次去吃杭州的咸肉、酱鸭、熏鱼,他都停不下筷子。再加上各类腌制的小菜,他顿顿饭都要来点“咸的”才算过瘾。

“你平时盐吃得太多了。”医生看着他的饮食记录,不由得摇了摇头,“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盐分中的钠离子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生解释说,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当体内钠离子过多时,肾脏需要加倍努力来排出多余的钠,而这些钠会吸附大量的水分,导致肾小管和肾小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时间一长,肾脏的过滤功能就会逐渐下降。

“而且,过量的盐分会直接损害肾小球的内皮细胞,导致肾小球硬化。根据2020年《中国慢性肾病年报》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高盐饮食人群中,有2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病。”

医生又讲了个典型病例:“前几个月,我们接诊了一位75岁的老先生,肾功能已经严重衰竭,需要做透析。

他一直以为自己肾病是年纪大了的缘故,但仔细询问后才发现,他每天的盐摄入量比推荐标准高出了三倍。其实,这类因高盐引起的肾病,早在十几年前就埋下了隐患。”


听到这里,周大勇不禁咽了咽口水。他向来觉得盐是“平平无奇”的调味料,谁能想到,居然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憋尿也会伤肾?”周大勇惊讶地问道。他自己平时有个坏习惯:尤其是外出旅游或者长时间坐车时,他总喜欢憋尿,觉得麻烦,能忍则忍。

“当然。”医生严肃地点点头,“憋尿对膀胱和肾脏都是双重打击。

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过长,会滋生细菌,这些细菌会沿着尿道上行感染,最终可能会蔓延到肾脏,导致肾盂肾炎。而肾盂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病。”

医生解释说,人体的泌尿系统是一个“连锁”结构,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滞留,会导致膀胱内压升高,从而向肾脏“反冲”。


尤其是年纪大了,膀胱肌肉松弛,排尿功能减弱,尿液滞留的情况更严重。很多老年人在长时间憋尿后,会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而这些症状往往是慢性肾病的前兆。

“我接诊过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每次出门都不敢喝水,怕上厕所麻烦。结果,长期憋尿导致尿液回流,肾脏的肾盂部分出现严重感染,最终发展成了肾积水,肾功能损失了60%以上。”

周大勇听得直冒冷汗。他平时开车出去玩的时候,也总是能忍则忍,没想到,这个“小毛病”竟然有这么大的风险。

听到这,周大勇的脸色有点发白。前段时间腰痛得厉害,他去药店买了几盒止痛片,吃了几天觉得效果不错,就没当回事,谁知道这竟然也和肾有关?

医生点了点头,“很多中老年人都有滥用止痛药的习惯,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像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这些常用止痛药,都可能对肾脏产生潜在的伤害。”


原来,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合酶来减轻疼痛和炎症。但同时,这种药物也会抑制肾脏血管中一种叫前列腺素的物质,而前列腺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缺少了前列腺素,肾脏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肾小管损伤,长期服用这种药物,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我遇到过一个65岁的老工人,他膝盖疼得厉害,几乎每天吃止痛药来缓解。结果两个月后,他突然出现尿量急剧减少,腰痛加剧,去医院一查,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肾小管部分萎缩。”

根据《美国肾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35%。

而且,很多老年人误以为“药物能止痛就是好药”,不注意控制剂量,往往吃上瘾,最终让肾脏不堪重负。

周大勇听得直冒冷汗。他平时觉得腰酸背痛,都是年纪大的常见问题,也没去深究,总是吃点止痛片缓解了事。现在才明白,原来这些止痛药早就成了“慢性毒药”。


对于那些有慢性疼痛问题、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的中老年人群,如何避免肾脏损伤呢?

首先,医生建议应尽量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改用其他对肾脏毒性较低的止痛药,比如乙酰氨基酚(泰诺)。

其次,服药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避免超剂量或超疗程服用。最重要的是,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尿常规和血肌酐水平的监测,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肾脏健康,比如控制盐分摄入、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质,以及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胡萝卜、葡萄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减轻肾脏的负担,降低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小珍珍说
分享健康养生知识,享受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