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西乡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群众法治需求,突出重点,丰富普法载体,守正创新,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宣传品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质效不断增强,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
1
紧盯责任落实,普法工作有力度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年初制定出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对标全国普法守法示范县创建指标,梳理12项重点任务、20项具体措施,确保普法工作整体协调推进。压实责任链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各单位的普法内容、任务、目标。落实“三单两书”制度,形成“下发任务—及时提示—完成反馈—督促改进”工作闭环。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考核,推动普法工作有制度、有任务、有责任、有措施、有考核、有成效。强化督导考核。压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建设督查,限期督办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将督查结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赋分依据。
2
紧盯重点对象,普法工作有深度
抓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考、讲、述”学法用法机制,制定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和学法计划,常态化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任前法律考试,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做文章,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今年以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8次,组织旁听6场、47人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邀请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对全县150名新任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抓牢青少年学生“关键时期”。广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拓展法治实践第二课堂内容形式。灵活采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方式,组织开展模拟法庭、开放日、“红领巾法学院”等活动,融教育性、趣味性、警示性于一体。启动校园法治文化节活动,青少年化身小演员,演绎防欺诈情景剧、编排法治歌曲等,以直接参与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通过剪纸、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感悟法治精神。截至目前,共征集学校各类法治文化作品153余件。抓实城乡居民“多数群体”。依托“法律七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扣宪法、民法典等普法重点内容,针对村(居)民、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普法宣传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3
紧盯重要时间,普法工作有热度
科学谋划、统筹融合。聚焦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部署,聚焦行业法治宣传教育重点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围绕“谁组织、谁去普、普什么”,谋划“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全年共安排12个宣传主题39项宣传活动,涵盖77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线下集中宣传+线上氛围营造同步推进,确保月月有主题、月月不间断。上下联动、协同发力。抓好任务督促“指挥棒”,以工作提示单助推普法提质增效,确保活动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逐步形成清单管理、普法提示、协调指导、结果反馈长效机制,实现普法常态化开展、长效化提升,全方位增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今年以来,全县各镇(街道)、部门(单位)已围绕9个主题开展主题普法活动520余场次。整合资源,持续加力。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将法治宣传融入“茶乡文明集市”和“五个百场”文明实践中,执法单位普法志愿者深入城区重点小区开展“美好生活·德法同行”普法宣传活动,用好“茶乡微讲堂”“院坝说事连心桥”平台,以面对面拉家常、微宣讲的方式,让法治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4
紧盯法治文化建设,普法工作有亮点
坚持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积极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相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品牌。法景融合,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推进。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推动有条件的镇村结合地域特点打造群众欢迎、形式多样、体验性好的法治文化示范阵地,逐步实现了城区有规模、镇级有亮点、村级全覆盖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在西乡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建成了民法典主题广场,对樱花法治文化广场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拓展了县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新增法治文化作品展区,对征集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进行定期展示;建成了骆家坝镇、峡口镇法治文化园;利用骆家坝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英烈保护法治文化广场、骆家坝青少年法治宣传研学基地。创新方式,法治文化作品亮点纷呈。启动西乡县首届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征集“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讲好法治西乡故事”征文99篇;连续两年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共收集法治书画、动画、微视频类法治文化作品340余件,立足共建共享,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展播展览,运用生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启动了“乡村振兴 普法同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结合全县文化惠民演出,联合县文旅局由文艺演出单位精心编排了法治文艺节目《呼叫转移》反诈情景剧在基层巡演。拓展途径,新媒体普法有声有色。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速、感染力强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法治文化”的形式,把普法深度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政法单位、行政执法单位主办的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干部群众学法的主渠道。网上法治文化作品库、典型案例库、法律法规资源库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打造新媒体工作室,以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为重点媒体端口,以群众身边的案例、社会热点、群众关切点和法律法规常识作为主要内容,发布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的原创产品200余部,制作发布“律师讲堂”12期。
5
紧盯依法治理,普法工作有成效
坚持示范带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申报条件,通过党建引领、法治宣传引路、村规民约规范化建设、矛盾纠纷化解、村民民主议事等形式,把创建过程变成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用法治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2024年,城北街道枣园村、私渡镇新路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强法治队伍。以建立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农村法治队伍为目标,持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规范“法律明白人”动态管理、业务培训和作用发挥等环节,发挥其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逐步完善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人熟、事熟、地熟的本土优势。截至目前,我县已规范培养1701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5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均与所联系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结对,共同参与基层依法治理机制初步形成。深化德法同治。以法治为支撑,将公德习惯、良善风俗、家风美德等融入乡村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供稿:司法局普法股
审核:杨秦
编辑: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