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读书是人生最好的“装修”

时事   2024-11-14 09:38   内蒙古  


  《内蒙古日报》(2024年11月14日11版)。

读书是人生最好的“装修”

温智慧


  我喜欢读书,更愿意别人称俺一声:读书人。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这就是我最深刻的读书感悟。

  时间往回推,推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俺是地道的懵懂少年,因为生在农村,初中没读完的我,转身变成一个小庄稼人。天天与牛马为伴,从这个山坡转到另一个山坡,从这块地头移到另一块地头,日复一日。

  当年,向父亲申请在邮局订两份杂志,就是我通往外界的精神窗口。那时,农村啥都不规则,邮电局的绿摩托,不是迟到,还是迟到;所订的杂志,不是不准时,就是来不了。约莫着绿摩托快出现的日子,把耳朵奓老长,听它突突的响声,跑到大远的路口去截,情况可想而知,不是截不住,就是截住也没有,不了了之。家里有字的读物,基本被读完,糊顶棚的报纸,哪一块什么内容都掌握的七七八八。整个村庄也没有几本书,生产力低下,农活是农村谁也不能绕开的事业。

  事实证明读书真的很神奇,书不是棍棒,却能赋予我们力量;书不是羽毛,却能带着我们翱翔。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喜欢读书的人幸福感真的很多,从阅读中发现自己,也发现世界的美好。

  后来,阴差阳错走出农村,走到了煤矿;再后来走到了企业,之后又走到了公务单位。读书是改变我行走路线的法宝,俺实现了温饱,实现了读书的自由。

  常常朗诵或默诵毛泽东诗词,那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毛泽东诗词感受那种气势磅礴、豪迈奔放、乐观主义的艺术风格。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生动写照,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让后人能够通过诗词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读毛泽东诗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伟人的非凡气魄与胸怀,给人以无尽的力量和启迪。

  令我欣慰的是,目前自己已拥有近2万册的藏书,屋里书柜架上有四、五千册,车库也成了装书的库房,满满的都是书。我觉得自己很富有。电子书,便捷、容量大,总觉得不踏实,不如纸质书籍妥帖、温润、习惯。这些年,买书不知花掉多少钱。

  涓涓书香润俺心,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诸如这一类关于读书实用论的格言可谓数不胜数。书籍是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在人们读书的时候,无外乎学习技能、掌握知识和增长才能,读书使人致静,助人思考。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情感共鸣的现实主义巨作。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关怀。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也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它告诉我们,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不断努力奋斗,就能够在平凡的世界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这部作品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读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它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将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

  我是书籍所有功用的受益者,我的财务、审计、税收技能得益于我的读书,我的文学爱好得益于我的读书,我走出土地得益于我的读书,我走出煤矿得益于我的读书。我是读书实用的受益者,更高的收获是我精神层面的收获,当然也得益于书香的润染。

  因为读书我学会了思考。因为读书,我体味到了书的妙处,书可以给我催眠,可以助我神游。我的床上很凌乱,因为上面有许多书不规则地陪我睡卧,我在其中惬意、安然,心境清明。我非常欣赏培根在《论读书》里这样的阐述: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

  我苦读实用类经济书籍,考取一些能够让我安身立命的证书,使我实现工作稳定,生活温饱。

  我在工作之余读文学类经典,读名家著作,把自己带入文学创作实践,实现了俺曾经朦胧的作家梦想。我自己出过3本文集,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收到全国各地文友签名赠书2000余册,创作文学评论300余篇。

  我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积累学识。我深知读书的目的不是吹嘘炫耀,而应该是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物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些读书理论影响过我,但我不会拘泥于其中。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是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的不朽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文化、家庭伦理等深入探讨的作品,它还是一部反映时代悲剧与民族精神的史诗性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善恶以及民族精神的力量。

  我曾对朋友说,书遇到我是书之幸,这并不是诳语。因为书存在目的应该是“被读”,不是“罚站”。我的书不会因为我的懒惰而寂寞,我会翻来覆去地翻检它,听书页哗哗作响,闻书的墨香,想著书者的心智,流连在情节的片段中,体悟事态万千的原由与法则。人们感叹读书人的缺位,呼唤读书者的回归。因为人们多么需要韬光养晦,多么需要一种高质量的宁静。读书,让我们寻找到一个领地来寄放心灵,来安顿四顾茫然的双眼,避让旁来之物的诱惑,让自己不盲从,更能清楚地识得自我。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是一部极具文学分量和特色的作品,它如同一座屹立在文学高原上的丰碑,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不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奋斗的壮丽画卷,为民族和谐与团结的主题书写了生动有力的篇章。

  书拯救了我,收留了我,让我从此成了我,成了大千世界多样性的一个唯一的我。书香的救赎是我最大的感激,因此,我不会在苍茫中怔忪流浪,书香涓涓涓似水,一漩一波润我心……

  曾读过王树增的《长征》,作家王树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了数千万字的史料,做了200多万字的笔记,还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这种对历史的忠实还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了解长征的窗口,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长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在于它对长征精神的深刻诠释和弘扬。通过阅读《长征》,让人深刻体会到长征所蕴含的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伟大精神,这些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长征》是一部震撼人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纪实文学作品。

  当然,我还会读汪曾祺、贾平凹、迟子建、姜戎、阿来、刘亮程……还会读马金莲、李娟、周晓枫、璎宁、菡萏……还会读艾平的《隐于辽阔的时光》、赵海忠的《匠者》、蒋静的《大地辽阔》、海勒根那的《骑马周游世界》、拖雷的《破雾者》、陈萨日娜的《放生》、文润的《神树街》……

  读卢梭、叔本华、黑格尔、苏格拉底……读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卡夫卡、托尔斯泰……

  我还会把我的3本书——《灵魂的雨伞》《大漠放歌》《抵达的姿态》寄往天南地北,推介给喜欢读书的人……

  冲一杯香茗,捧一卷书文,守一盏青灯,穿越今古。弹一曲心音,思岁月静好,想时光荏苒,善待流年。谨以此文与热爱读书的人们共勉。


往期链接

文艺评论|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的交相辉映
文艺评论|一朵民族友谊之花——《额吉的河》创作手记

文艺评论|内蒙古水彩画创作述略


来源:内蒙古日报
新媒体呈现:孙净易

编辑:孙净易

校对:董柏杰

内蒙古日报
静水流深,感谢您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