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寺是锡惠名胜人文历史的肇始地。因惠山寺而兴起的寺庙园林、泉庭园林、别墅园林、祠堂园林、诗社园林和书院园林,踵事增华,风景益盛。
从古华山门进惠山寺,有无锡最早的石刻经幢,分列左右。南(左)侧石幢建于唐876年,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北(右)侧石幢建于北宋1070年,须弥基座及束腰花纹雕刻与唐石幢相似,显然是仿唐经幢,柱身则刻有《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不刻经的做法,是宋朝经幢的重要特色。
佛家认为,刻有《佛陀尼经》的经幢法力无边,其影映照人身,或者风吹灰尘落在凡人身上,都可消除恶业,维持善法。
古华山门后的金刚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塑像用名贵的缅甸楠木雕刻。走过殿后的“香花桥”以及同为歇山顶形式的天王殿,一座典型的宋代三孔石梁桥映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金莲桥”。
金莲桥桥长10.7米,宽3.4米。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认为,古桥桥身的浮雕纹饰“缠枝牡丹间化生”:“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柔美,在我国桥梁装饰艺术当中,堪称上乘之作。”
绕过金莲桥畔的乾隆御碑亭,一株参天银杏赫然在目,据传为明洪武初年僧人性海和尚种植,树龄达六百余年。古银杏为雄株,只开花不结果,但在1982年神奇地结了七颗银杏。实验分析,这是几百年古树返祖现象。更为神奇的是,离地六米高的树洞内竟寄生着一棵二百多年的薜荔。
银杏树右侧的听松亭内有一巨石,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一端有“听松”二字,为李白族叔、篆书大师李阳冰真迹。唐代诗人皮日休也曾躺于石上,听“松子声声打石床”,可惜原来两棵六朝古松毁于元末。北宋苏东坡与弟子秦观也曾同游惠山寺,盘桓于此。
民间传说,“听松石”有个神奇的功能,可以根据躺在其上的人而改变形状,随人短长,所以也叫“偃人石”。一天,有个女子躺了上去,但石头没有改变大小,原来这是位孕妇。自此,奇石魔力尽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游人仍然可以随意躺卧石床之上,如今已被围栏遮挡以作保护。
据中国民乐大师阿炳回忆,他的二胡曲目《听松》,就源自惠山寺和尚讲述岳飞大败金兀术的故事。当年金兀术败退惠山寺,躺在石床上歇息,睡梦中听到击鼓呐喊的岳家军追杀过来,慌乱中从石床上滚落下来,留下抓痕。原来是山中风声飒飒,松涛阵阵,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阿炳深得正一派道教音乐的精髓,用十番锣鼓的打击技巧烘托出雷霆万钧的氛围。
古银杏后石壁上,嵌有清人邵涵初篆字“俯察仰观”。惠山寺和古银杏,如同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兀自看世间繁华云聚云散。唐代的听松石床,宋代的金莲桥,明代的古银杏,以及清代御碑亭,构筑成传承有序的惠山文化脉络。
编辑:小青梅
来源:梁溪文体旅
责编:谢晶
审核:韩燕 王钢
- END -
人文风雅 生活大美
你向往的生活 情调都有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