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馆(1949年8月至1952年11月,新乡市曾是平原省省会)。该馆收藏的文物数量达3万多件套,尤以青铜器、古字画、佛造像、碑刻拓片等为特色,级别以上文物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
有6件珍贵文物,被评定为“镇馆之宝”,快来一起看看吧!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说白了,就是古人喝酒用的酒杯。目前收藏在新乡市博物馆内的青铜牛首爵,经专家鉴定系商代晚期文物。
这件牛首爵,通高23.5厘米,腹径7.8厘米,腹深10.5厘米,流到尾长19.3厘米,流宽3.6厘米,足高10.2厘米,重1095克。宽流,尖尾,底圆鼓。有盖无柱,顶饰夔龙纹,中部凹处饰有半圆形环。腹饰饕餮纹,龙首形鋬。整个器形比列匀称,轮廓清晰,纹饰繁密精美。盖前端饰水牛首,大眼突睛,口鼻前突,昂首前探。叶状竖耳,额顶月牙形双角,向后内弯,硕大醒目。三棱锥足微外撇。1952年,在河南辉县褚邱出土。
这件牛首爵的珍贵之处在于有盖。爵一般是没有盖子的,带盖的爵杯非常少。著名学者、甲骨文专家许进雄指出:“有盖子的爵可以说,不到百分之一。”就目前公开发表的文物研究资料来看,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带有牛首盖的爵杯非常罕见,因而显得极其珍贵。
自古美酒配英雄,手持两斤多重的酒杯豪饮,想必定然快哉。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件牛首爵的盖内铭文及鋬下铭文均有“妇”字样。“妇”是女子的“名”,商代已嫁女子一般称“妇某”,如“妇好”“妇妌”,铭文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该组器物为“妇某所用或所铸。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当时的头等大事。一名妇女能拥有专制的铜质酒杯,即便不是王妃、公主,恐怕也是贵妇
新乡市博物馆藏品,一级文物,商代器物。高4.6厘米,宽3.3厘米,厚3.5厘米,重47.2克。头部有穿孔,一掌可握,应为商代贵族贴身佩戴或手持把玩的珍贵玉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玉质极好,由和田玉籽料琢成。局部有红沁,层次分明。立体圆雕,通体纹饰,胸部、双翼、头背部饰羽纹、卷云纹,刀工娴熟,线条流畅,造型独具匠心,给人以机警威严之感。
鸮(xiao),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猛禽的总称。古人认为鸮是通神的飞禽,在商代更是被视为“战神”而顶礼膜拜,认为鸮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拥有克敌制胜的神秘力量。商人崇拜鸟,《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白釉观音坐像,为明代德化窑瓷器。通高24.5厘米,底座径13.2厘米。通体白釉,釉质饱满滋润。透光度极佳,瓷质细致如玉。造型精美,比例匀称。构思巧妙,设计匠心独运,实乃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细观之,只见观音跣足半跏趺坐于圆形蒲团之上。头梳双层高髻,上盘螺形,下花瓣状。中有一龙首发簪,头发造型逼真,根根缕缕,清晰可辨。观音低首垂目,面形张圆,两眉中央有白毫相。广额弯眉,双眼似闭非闭。直鼻小口,双耳下垂。五官清秀,神情温和,饱满丰润。身披长巾,内着坦胸广袖上衣,下着裙。衣褶线条流畅,动感十足,生动传神。胸前佩莲花坠璎珞,右手向下置于右膝,左手向上叠于右手,可惜手指有残缺。
该坐像的整体造型,采用模印、捏塑和雕刻等技法,手法细腻,技艺高超。兼之瓷器釉色白而润、透而亮,充分反映了德化窑白瓷的特点。明代德化瓷雕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一页,观音则是其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在陶瓷史上获有独特的赞誉。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明末关公铜造像,高172厘米,宽118厘米,厚130厘米,重578公斤。该造像为戎装坐像,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神态逼真,沉着坚毅。在充满张力的形体中,荡漾着生生不息的气势。在气贯长虹的勃发雄姿下,似乎能暗淡过往的刀光剑影。
在柔和的光照下,只见关羽头戴包巾,巾带飘垂于双肩。面庞方阔,卧蚕眉,浓眉高挑凸起,不怒自威。鼻与眉弓高突,丹凤眼,二目微合。鼻孔较大,抿嘴,唇线棱角分明,五绺胡须飘散胸前。身穿宝甲,虎头护腹、护肩。腰束带成结,自然飘垂。下着战裙,脚穿战靴。左手按在左腿上,右手握拳平放于右腿上。右腿弓起,脚向右撇。左腿向前,脚向左撇,整体造像流畅而又敦实。造型庞大独特,铸造精美。堪称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该造像生动逼真、保存完整、纹饰繁缛清晰、制作精湛,在古代铜造像文物中,当属凤毛麟角,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习俗、精神信仰等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目前收藏郑板桥水墨兰竹石中堂图一轴,纸本,绫裱。左上部题七言诗。署款“板桥郑燮”。下钤白文方印两枚:“郑燮之印”“潍夷长”。从书法、绘画和用印方面的特点看,当是他在潍县任知县时的作品。
作品的尺幅是纵141厘米,横43厘米。题款内容为: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世人只作红尘梦,那晓清风皓月时。该幅画的画心,以竹、石、兰为主题。画面中部山石耸立,傲岸挺拔。两丛墨兰左右分披,反转得势,清丽多姿。所画墨竹远近分明,神态生动,构图精妙。墨色精到,浓淡适宜。笔力遒劲,意远旨深。
郑板桥,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系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当代书画大师徐悲鸿称郑板桥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梅、兰、竹、菊”被称为国画“四君子”。郑板桥最爱画竹、兰、松、菊、石。在其作品中,竹、兰、石是永远的主角。他在一生中画竹最多,其次是兰、石。他曾说:“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赵孟頫书写的这幅行书作品,内容出自古诗《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甫。赵孟頫,生于1254年,卒于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书画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音律,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该五言诗轴现由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绢本,绫裱。装池精美。画心高129厘米,宽48厘米。作品气势贯通,笔法娴熟,遒劲有力,一气呵成。中侧锋并用,以中锋为主。下笔提按分明,一笔不苟,下一点如高山坠石,作一撇如力士拉弩弓。力透绢素,个个珠玑,非有过人之笔力难以达到此境界。这幅诗轴堪称赵孟頫现存大字精品的代表作,书风流美遒劲,风格独特,系该馆馆藏字画中的精品。右上方是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粱巘的题跋,认为此幅字确为真迹无疑且“字势开拓,尤得大令(即王献之)笔妙”。
(韩世平 郝永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