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贺子珍出生于乱世,她的前半生璀璨而夺目,十四五岁就勇斗兵痞,十七岁入党,并就任永新县第一任妇女部长。十八岁走上井冈山,遇到了她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在井冈山上,她与毛主席相知相爱,结为革命伴侣。
然而这一段婚姻对她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1937年,抗战爆发后,贺子珍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赴苏联治伤学习。至此,她与毛主席近10年的婚姻生活宣告结束。当然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然而木已成舟。此后,她在苏联生活了近10年,尝尽了心酸苦辣。
贺子珍
1947年,贺子珍结束了在苏联的苦难生活,回到了国内。此时,国内革命战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38岁的贺子珍而言,她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呢?
渴望为革命发光发热
1947年,秋风习习,贺子珍和娇娇、毛岸青等一行几人,一踏进哈尔滨火车站,东北局几位领导,林彪、李富春、聂荣臻等悉数到场迎接。
这样的规格几乎是最高规格,这让贺子珍感受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丝温暖。其实,也说明了贺子珍在革命队伍中的地位,很多人很佩服贺子珍这位老革命。
寒暄过后,一向严肃的林彪也眉开眼笑地对贺子珍说:“你路上辛苦了,回来了,好好休息!”
不料,贺子珍却说:“我身体很好,不用休息,我不累。我请求组织上尽快安排我的工作,干什么都行。”
贺子珍和李敏
贺子珍的作风就是雷厉风行,这会她刚下车,连口水都没喝呢,心里却想着工作。实际上,当初贺子珍选择去苏联,就是为了学习深造,然后更好地干革命工作。
为了岔开话题,李富春对贺子珍说:“你的住处已经安排了,你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可以提出来,我们去办。”
没想到。贺子珍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而继续追问:“我只想工作。”
林彪只好回答:“我们尽快安排。”
其实,此时贺子珍急于工作,原因很明白:其一,埋头苦干,转移注意力;其二,她在苏联耽搁了好多年,一向不甘落后的贺子珍,希望能为革命多做工作。
在贺子珍的催促之下,组织给她安排了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机关党总支书的工作。
为了让娇娇和毛岸青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贺子珍在工作的同时,赶紧为他们俩“恶补”汉子。
娇娇在苏联生活多年,不认识方块字,连“一”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1948年春,风和日丽的一天,贺子珍带着娇娇、和岸青由哈尔滨来到沈阳。在这里,贺子珍调到了东北局总工会干部处工作。
贺子珍和贺怡
不久,妹妹贺怡从西柏坡赶到沈阳看望姐姐,姐妹俩多年不见,无话不谈,当谈到贺子珍的终身大事时,贺子珍她表达了想给毛主席写信的想法。
贺怡立即回答:“这有什么好为难的,这是好事嘛,你早应该这样做。”
在妹妹的鼓励下,贺子珍鼓起勇气,第一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主席:
我已经回到中国来了。身体不大好,还在休养,并参加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九年,对国内现在的情况不大了解,我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德战争期间,生活很苦,什么都要自己做,劈柴、烧饭、洗衣服、带孩子、种地、织袜子,什么都要干,比长征还要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我正在学习做工会工作。我很感谢您对我的妹妹和母亲的照顾,代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这封信坦露了贺子珍此时的心态和今后的打算。
1949年6月,中央机关已经进驻北平,贺子珍结束了在东北的工作,她在贺怡的陪同下,打算乘火车进京。
但当火车到达山海关时,贺子珍被通知不能进京,随后姐妹俩人去了上海。在上海,姐妹俩见到了大哥贺敏学,兄妹三人时隔多年终于重聚。
(后排左一)贺敏学
8月,全国各大城市纷纷解放,原来在东北工作的干部纷纷南下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此时住在上海的贺子珍再也坐不住了,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离开祖国,很多时间都荒废了,为革命做的事情太少,此时更应该一马当先,于是她决定尽快去工作。
就在此时,贺子珍在井冈山时的老战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震林,邀请她去浙江工作。盛情难却,贺子珍随即也坐上南下的火车,前往杭州,担任杭州市妇联副主任。这个工作对贺子珍而言,那是轻车熟路。
与此同时,贺怡被组织安排到江西吉安担任地委组织部部长,贺敏学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如此以来,兄妹三人的工作都有了着落,高兴之余,三人没有忘记给毛主席写信,分享这一喜悦。毛主席在收到贺氏兄妹三人的来信后,立即回复:“希望贺子珍保重身体,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对于毛主席的指示,贺子珍立马照办,她辞去了妇联的职务,然后跟着妹妹贺怡一起南下,贺怡去吉安赴任,而她将前往已离15年的别井冈山看看,在南昌她们姐妹俩分开了。
但不料此次分别,却成为她们姐妹俩的永别。原来贺怡此次赴吉安赴任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贺子珍当年在福建长汀生下的孩子毛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贺怡在寻找毛毛的过程中遭遇车祸身亡。
贺氏姐妹俩感情特别深,贺怡的突然离世,给贺子珍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更何况贺怡是为寻找她的孩子毛毛而出了意外。在重重打击之下,贺子珍病倒了。
贺怡离开后,留下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车祸中也受了伤。如此,照顾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贺子珍的肩膀上。这样,为了照顾孩子,她暂时就无法工作。
在贺子珍的悉心照顾下,两个孩子很快痊愈。于是,贺子珍便向上海市委提出请求,希望能安排工作。不料,竟然石沉大海了。
失去妹妹就已经很痛苦了,再加上失业,这对视工作为生命的贺子珍而言,那是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贺子珍再次病倒了。这次比较严重,后来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才逐渐好转。
就此事,陈毅了解到贺子珍的情况后,特任命贺子珍为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然而,这时贺子珍的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无法担任任何职务。在这种情况下,贺子珍不得不停止工作,而且从此开始,贺子珍再没能步入工作岗位,一等就是10年之久。。
直到1976年10月,江青被抓起来以后,贺子珍对李敏说:“我可以干点工作了,哪怕是写写回忆。”
然而此时,贺子珍已经年过六旬,而且身体特别虚弱,她是不可能再踏入工作岗位了。
然除了工作以外,还有一件事在贺子珍晚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心里一直藏着毛主席
贺子珍曾经虽然任性出走苏联,但她的心里一直只有毛主席一人,从未改变过。
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延安
1939年,贺子珍在苏联那会,在遭遇丧子之痛之后不久。有一天,她收到了毛主席的一封信,但打开信的那一刻她就懵了,信中末尾的一句话让她如五雷轰顶:
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学习,政治上进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此后贺子珍陷入了痛苦之中。1940年,战友们完成学业,纷纷回国了,唯独留下了她在苏联。
贺子珍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她改变了自己以往的形象,将直发烫成了当时流行的卷发。发行的改变,加上贺子珍生来就端庄秀丽,一下子她的形象更加风姿绰约。
贺子珍
再加上贺子珍与毛主席分手的消息早已被周围人知晓,立即贺子珍的周围多了很多追求者,但对于这些人的爱意,贺子珍统统地拒绝了。
无论发生任何事,她的心里只有毛主席一人。贺子珍的晚年也无不如此。
1950年,贺子珍因贺怡遭遇车祸身亡而病倒时,毛主席曾托李敏前去探望,并带去了药品和名烟。
经历此事,毛主席对贺子珍孤身一人,且身体不好的情况越来越不放心。
有一次得知贺敏学来京开会,毛主席便约见了他。见面后,毛主席开门见山地对贺敏学说:“叫贺子珍成个家吧。”
但贺敏学说:“主席,这个不好说,她不愿意的事谁都拗不过她。”
贺氏兄妹感情很深,对于妹妹贺子珍,贺敏学非常了解,他明白妹妹的心里只有毛主席,谁说也没用。
1954年发生的一件事,更能体现毛主席在贺子珍心目中的位置。
这年9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毛主席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讲话的录音通过广播电台循环播放。
这天,贺子珍从广播中偶然听到毛主席讲话的声音。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让贺子珍仿佛回到了井冈山。
于是,她像着了魔似的抱着收音机一直听,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第二天,收音机被烧坏了,她却说:“咦,收音机怎么不响了,不广播毛主席的讲话了?”
的确,自1937年她离开延安后,已经17年未曾听到过毛主席的声音了。毫无疑问,这次听到毛主席的声音,对贺子珍的刺激太大了,她因此而病倒,心中一直念叨着三个字: “我好悔!”。
无疑,此后1959年,她在庐山最后一次也是她晚年唯一一次和毛主席面对面时,她受到的刺激更是难以想象。
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时,贺子珍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她伤心欲绝。一直以来,贺子珍虽然不在毛主席身边,但却一直挂念他的身体。噩耗传来时,她是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
她一见到李敏的丈夫孔令华,就哭着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连儿女都不在身旁送送他,好可怜啊!”
于是,她就在家里布置了毛主席遗像,祭奠毛主席,她深鞠三躬,含泪说:“润之,请安息吧!”直到1979年,70岁的贺子珍终于踏进了北京城,她坐着轮椅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她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毛主席和李敏
孤独中的唯一慰籍
李敏在贺子珍的晚年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她是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的唯一纽带。
毛主席曾多次托李敏前往看望贺子珍,贺子珍的生活状况,毛主席通过李敏可以第一时间获悉。
同理,贺子珍虽然不能进京,但她通过李敏可以及时了解到毛主席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这也是她晚年孤独中唯一的慰籍。
但遗憾的是,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没多久就从中南海搬了出来,而搬出来之后,李敏再想见到父亲就非常困难了。
贺子珍和女儿、女婿
因此,对于毛主席晚年的身体状况,贺子珍是知之甚少了。所以后来在得到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后,她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的。
1984年,贺子珍走完了她璀璨夺目而又艰难曲折的一生。对于她的一生,邓小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作者: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
在乎的是沿途风景和欣赏风景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