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中国教师报》“融课程”专栏报道育新学校教育集团阳明校区课程实践成果

文摘   2024-11-06 21:59   江西  


11月6日,《中国教师报》“融课程”专栏报道了南昌市育新学校教育集团阳明校区课程实践探索成果文章《跨越学科 指向未来》。《跨越学科 指向未来》作为学校课程研究成果,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界限,通过知识融合与创新路径的拓宽,为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推出了整合课程、创客课程与旅行课程三大创新样态,旨在让学生在跨学科的整合学习中拓展视野、深化理解,在充满创意的实践中激发潜能,在富含人文情怀的游学中感悟家国情怀。

东湖区教体局自2002年启动“一校一品”项目以来,始终致力于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培育独特的学校文化,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各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品牌。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东湖区的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已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展望未来,东湖区教体局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创新课程促进区域内各校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进一步唱响“学在东湖”教育品牌,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跨越学科 指向未来

张 蕾

跨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跨”,还要明确“跨”向何处。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教育集团阳明校区注重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整合课程、创客课程和旅行课程三种融合课程样态,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创新实践中激发潜能,在研学旅行中厚植家国情怀。
整合的不只是知识
学校实施整合课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主题导向式。根据每学期预设的主题,学校整合多学科内容,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例如,学校以“脑洞大开的都市奇想”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跨学科教学实践。语文课上,教师专题解读科幻文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描摹未来城市的奇幻瑰丽;数学课上,教师让学生扮演“城市规划师”,为未来城市科学合理地设计规划蓝图;科学课程侧重动手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绿色能源、智能交通等先进科技;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剪纸及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信息技术课除了开设软件操作、动画制作及初级编程技巧等课程外,还着重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是项目导向式。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项目化研究,以应对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在“城市垃圾分类优化计划”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深入走访学校周边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勘查等方式广泛收集能反映垃圾分类现状的数据。基于对这些数据分析,学生找出现有垃圾分类方案中的一些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这不仅在理论层面深化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环保意义的理解,还在实践层面提升了他们依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情境沉浸式。学校将学生置于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具身体验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人的思考与决策过程,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例如,在“心学探索:王阳明思想之旅”主题活动中,学生“穿越”到明朝,化身王阳明,最大限度还原他“龙场悟道”的心路旅程。课上,扮演王阳明的学生在仿古场景中阐述“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观点,其他学生扮演质疑者,与之展开辩论。通过沉浸式体验,学生重走了王阳明在逆境中追求心灵觉醒心路历程,深切感受到传承心学的意义。
创新的不只是思维
创客课程包含3D打印设计、机器人制作、编程基础等多项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课程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创意挑战驱动模式,通过策划诸如“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绿色能源机器人”等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完整体验从市场调研、策略规划、资源整合、动手实践到成果展示等流程。二是导师引领模式,学校规划建立由科技、艺术与设计等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导师团队,帮助学生唤醒创造潜能,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三是开放式共享生态模式,学校尝试构建融实验室、工作室与讨论专区为一体的创客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思想交锋与创意分享的空间平台。
在“校园环保小卫士”科技创新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环保设备。有的小组设计出新式垃圾分类引导系统,有的小组利用太阳能系统改良校园内的导向标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有效整合可用资源,还在相互支持与激励中实现共同成长。
传承的不只是文化
在以“南昌记忆·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旅行课程中,学校期望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播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种子。
“主题导览与自主发现”是旅行课程的双翼。课前,教师聚焦核心景观,用饶有趣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课上,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及特长自由分组,开启个性化的探秘之旅。
以游览“南昌之星”摩天轮景点活动为例,一组学生聚焦旅游体验,以导游身份介绍“南昌之星”的背景资料,向游客描述摩天轮上所能见到的南昌风物;另一组学生则将目光锁定于“南昌之星”脚下的都市轮廓线,通过现场拍摄、资料收集与分析,深入研究南昌的城市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展现出对家乡的热爱。
“文化体验与互动学习”是旅行课程的灵魂。在滕王阁,学生亲眼目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感受先贤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学生深入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及深刻意义,被革命先烈的勇敢与无私深深打动;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学生临摹山水花鸟画作,制作扇面、版画,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社区对话与社会实践”是旅行课程的舞台。“穿越南昌的记忆:东湖区大士院的古早味与红谷滩的现代风”课程给学生带来难忘的体验。在历史悠久的大士院社区,学生漫步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聆听老人口述南昌历史,品尝瓦罐汤、白糖糕、南昌拌粉等传统美食——这种舌尖上的记忆将会是他们与故乡解不开的羁绊。在红谷滩新区,摩天大楼、熙攘的街道让学生感受现代化南昌的蓬勃活力。
这三种融合课程样态既是对学校“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思想的深化与实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我们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的整合者、创新的实践者和文化的传播者,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学识、创新的思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到服务家乡、建设祖国的事业中。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教育集团阳明校区)

更多精彩

扫码关注



来源:东湖区教体局

南昌市阳明学校
南昌市阳明学校,成立于1968年,是东湖区政府投入6000万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新校。学校拥有面积均为8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拳操馆、乒乓馆和室内篮球羽毛球馆。学校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力争成为 “学在东湖”教育品牌的新生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