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块古陶片有了“身份证”

时事   2025-01-06 20:32   江西  



这里没有一件完整的瓷器,却拼凑出景德镇的历史。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建立,为探寻和传承陶瓷基因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作者 | 谭雨鲜 冯伟

题图 |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或许是600年御窑鼎盛时期所产的各类惊世奇作。如今,它们当中有的已成为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有的被收藏家收藏,但更多的还是因“皇家器物不落民间”而被打碎后深埋地下,成为亟待挖掘和修复的宝贵文物。
两年前,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诞生,为探寻瓷片的记忆,更好保护传承陶瓷基因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带来了突破口。
古陶瓷基因库标本信息。

为古陶瓷寻找新家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景德镇有着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承载着厚重且璀璨的陶瓷文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博人员陆续从御窑厂、落马桥、湖田窑、南窑、南市街等瓷业遗址里,发掘出近2000万块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古窑业标本。这些海量的古陶瓷碎片,在历史长河之中,宛如一部深奥的“活典籍”。
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几乎每一块瓷片、每一处遗迹的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记录着不同时期陶瓷的造型特点、装饰风格以及烧制工艺等诸多宝贵信息,它们就这样向世人展现着景德镇陶瓷历史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为了让这些古陶瓷碎片真正“活”起来,2022年,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多家国内顶尖院校、机构,创立了世界首个集资料存储、考古研究、科技分析、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古陶瓷基因库”。从此,2000万块古陶片有了“身份证”。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研究室里配备了拉曼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镜、能谱电镜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设备,还研发了世界首台古陶瓷标本制作机器人,来帮助研究人员加速处理陶瓷标本。
一块古瓷片在研究人员手里,可以观测纹饰、还原器型、了解坯胎、分析材料等,解析出上百条信息。
“我们通过对古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和数据采集,制作成物理和数字两种形态的基因标本,有望还原出当时的烧制工艺、原料配方等,探寻景德镇千年陶瓷工艺之谜,破译其中蕴藏的文明密码。”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不仅是储存标本数据的宝库,更是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引擎。目前,古陶瓷基因库已入库2000多套、近万件基因标本。
依托这些标本数据,御窑博物院完成了景德镇御窑工艺标准化及应用科研项目,并通过该项目申请了16项专利,开发了30多种产品,通过院企合作已创造了2000多万元产值。

科技赋能古陶瓷研究。

帮古陶瓷追忆往事


御窑厂,作为历史上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核心区域,是无数珍宝的诞生地,也是景德镇开展古陶瓷发掘研究的最大采样区。自1979年始,景德镇加快了对御窑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随着数以万计古瓷片的出土,以及千百件珍贵文物的成功修复,很多历史记忆被重新找回。
1987年,在御窑厂西墙东司岭下的明初填土中发现两块釉里红盘口长颈瓶残片,一口沿釉里红书“永乐元……供养”,另一书“永乐四年……供养”,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永乐官窑釉里红瓷器纪年标本。
1993年,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出一批瓷片,经拼合修复后均为蟋蟀罐,且有五爪龙纹纹样。从发掘地层来看,可以确定为明宣德皇帝的御用之器,这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提到的“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相互印证。
“复原一件完整的器物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有时候同一个器型可能烧制了上百件,只挑走一两件,剩下的全部打碎混在一起掩埋,修复起来非常困难。”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部负责人江小民感慨道。
40多年来,景德镇从未停止对古陶瓷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断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明清御窑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向世人揭秘了这些陶瓷碎片背后的故事。古瓷片重获新生的背后,凝聚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

修复师在修复瓷器。

“在我修复的古瓷器中,最碎的一件是明永乐蓝地刻白龙凤纹梅瓶,碎片多达600多片。我要把发掘出来的瓷片按照器物的形制、纹样、釉色、工艺类别等进行分类,再筛选出来自同一件器物的碎片。不过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分析处理技术的普及,让陶瓷文物对比修复效率越来越高了。”江小民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修复文物、探寻陶瓷基因密码以及追寻瓷片背后历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古陶瓷基因库数字化平台现已采集景德镇地区从晚唐到民国时期2000余万块古陶瓷碎片的基因信息,以及世界各大陶瓷博物馆的同类收藏、相关海外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等各类信息中提取的古陶瓷基因信息30多万条。
该数字化平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助力古陶瓷“复活”,为文物保护与研究、文创产品的开发应用、生动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外,在民间,一批资深陶瓷爱好者正在加入古陶瓷修复的队伍当中,成为帮助古陶瓷追忆往事的新兴力量。一些北漂艺术家放弃了原本在北京的优渥生活,回到家乡景德镇,投身陶瓷片的收集与修复工作。
“陶瓷是一种载体,人们能通过它们感受到陶瓷独特的魅力,了解瓷片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十多年来,有人走遍全国各地,累计收集了数十吨瓷片,修复了数百件珍贵陶瓷。希望开一间能让人触摸的古瓷片博物馆,让更多人能触摸历史、对话历史。

在工作室修复古陶瓷。

让古陶瓷变得年轻


古陶瓷不应只被陈列在博物馆,而应让它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年轻人朋友圈中的时尚元素和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陶瓷基因库通过构建“8+X”采集框架,将碎片化的文物信息整合成关联的系统化知识,比如把瓷片的形、胎、釉、彩、纹饰、款识、装烧工艺等核心信息以及各类延展信息整合起来,让原本分散、晦涩的陶瓷知识变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便于年轻人学习和传承。
近年来,为了让古陶瓷基因库里的海量信息“活”起来,让文物会“说话”,御窑博物馆结合古陶瓷基因库研究成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数字赋能、文创开发、特色展览、互动交流等领域大胆尝试,吸引了广大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在葡萄牙的桑托斯宫瓷厅,天花板上错落有致地镶嵌着272件中国瓷盘,经研究比对,其中大多数为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在202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这些藏品级瓷盘以虚拟再现装置的形式回到了景德镇,并永久落户陶阳里御窑景区,成为中国、法国和葡萄牙古往今来文明交流和友好交往的见证。
基于古陶瓷基因库的数据研究,御窑博物馆于2023年推出“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创新打造出“岁岁鸭”等深受大众喜爱的IP形象及文创产品。
2024年12月,“岁岁鸭和TA的朋友们”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景德镇御窑专项赛总决赛正式启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年轻设计师和陶艺家参与其中,古陶瓷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活力走进人们的生活。
此外,景德镇还携手全球古陶瓷考古研究力量,通过共建共享古陶瓷基因库,搭建世界瓷器互动地图,共同讲好世界陶瓷故事。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既是守护与传承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宝库,也是解析古代陶瓷文明起源、发展和变迁的关键科研平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陶瓷文化魅力的前沿窗口。随着基因库不断丰富提升,古陶瓷的故事将越讲越精彩。


悦读推荐
新年献词|每一束光都熠熠生辉
品味江西火锅

小山村为何“枫”靡朋友圈


景德镇文旅
景德镇市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文化旅游信息发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