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基础零部件检验检测有了“国家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批准筹建国家高端基础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质检中心”),这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获批的首个国家级质检中心。
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承翔说:“作为高端基础零部件检验检测领域的‘国家队’,我们正着力构建一个集基础零部件科技创新、中试验证、公共检测、标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与质量创新高地,全力推进高端基础零部件技术攻关,实现质量和可靠性能提升。”
破解检测难题
12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在质检中心采访时看到,该中心科研骨干邵晨曦正在操作螺栓1∶1安装预紧试验机。
邵晨曦告诉记者,她与团队正在进行某核电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螺栓装配性能与疲劳寿命试验,“这项试验对有效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这是质检中心深耕高端基础零部件产品检验检测的一个缩影。
当前,航空航天、船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主机装备的性能要求日益严苛。这不仅激发了对高端基础零部件的需求,也驱动零部件技术向更高端、满足更极端服役条件的方向演进。
“未来,高端基础零部件必将朝着‘三超’‘三极’‘三化’方向发展。”邵晨曦解释,“三超”要求零部件在超出常规强度、温度和使用条件下保持性能稳定;“三极”则要求零部件在尺寸上达到极大或极小、精度上达到极精,给精密加工和微纳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三化”是指零部件需要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功能集成化和工艺复合化,也给出了工程设计和材料应用领域的新命题。
质检中心近年来攻克高端基础零部件的微纳尺度形态性能多参数测试等一批核心技术,形成对超高精度、超高性能、超高寿命及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高端基础零部件进行性能测试与质量评价的能力。
“我们已承接并完成了多项重大任务,包括某型航空机体轴承、某型航空发动机传动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测试,有效解决了高端基础零部件‘性能不可测’‘产品不敢用’等瓶颈问题。”邵晨曦说。
预测使用寿命
长期以来,基础零部件的检验检测工作,主要依赖于外观检查、尺寸精确测量和机械性能测试等物理检测手段。
然而,面对重大装备在复杂工况下长期稳定运行的高要求时,传统检测理念逐渐暴露出固有局限性。特别是在高应力、高温度等极端工作环境中,传统方法往往无法提供及时的服役预测和故障预警,使装备可靠性、安全性面临不小挑战。因此,探索更先进、精确的检测技术,已成为提升重大装备服役性能的迫切需求。
“如今,我们已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检测模式。”质检中心副主任冯峰说,“在承受多重复杂力作用时,高端零部件极易出现各类问题。以往,我们对零部件疲劳损坏的成因知之甚少。为此,我们独辟蹊径,想出了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案。”
冯峰进一步解释,这个“聪明”的方案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预测。这种方法类似于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游戏,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电脑模拟零部件的运行方式,结合机器学习的智能技术,找到零部件出现问题的规律。
“结合质检中心开发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我们就能预测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判断何时需要修理或更换零部件。”冯峰说,这一创新检测方法如今已在大型船舶及核电零部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提升主机维护效率、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利器。
推动标准国际化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标准国际化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关键。以往,我国高端基础零部件的检测手段相对落后,我国专家在该领域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质检中心积极探索标准国际化,致力于提升我国在检验检测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凭借在高端基础零部件检验检测核心技术方面的攻关突破,质检中心正推动先进检验检测方法和测试装备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同时,质检中心与德国标准化学会、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等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验证及标准实施效果的预评估,迄今已牵头制定、修订50余项国际标准。
对我国在检验检测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角色变化,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李晓滨深有体会。今年,李晓滨获得螺纹领域ISO卓越贡献奖,这是该奖项首次在螺纹领域授予中国专家。“如今,我们实现了从国际标准参与者、贡献者到推动者、引领者的跃升。这一转变有助于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为全球检验检测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李晓滨说。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质检中心主任王德成表示,未来,质检中心将聚焦高端装备发展需求,持续增强性能测试与评价能力,为高端基础零部件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提供全链条质量支撑,加快重点领域高端基础零部件国产化应用步伐。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司震
主编:李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