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童话陪伴,我们小时候也有童话,最经典的要数《老虎姐婆》了。笔者惠州人,客家话将外婆称为姐婆,老虎姐婆即老虎外婆,故事大概如下:
从前,有个姐姐对弟弟说,要带他翻过山岭去探望外婆。
老虎精偷听到姐姐的话,先到外婆家,把外婆吃了,藏在茂密的树丛里。等姐弟俩经过,它便跳出来。姐姐问:“你是谁?”老虎骗他俩:“我是姐婆呀,阿妹。”
姐姐说:“你不是,我姐婆着青衫。”老虎从头顶扯下几片蕉叶,裹在身上:“这是我的青衫。”
“我姐婆没有尾。”老虎将尾巴一缩:“我没有尾啊。”
“我姐婆嘴角有个痣。”老虎从脚下折了枚草刺,戳在嘴角:“这不就是痣嘛。”天色已晚,姐弟俩看不清楚,竟跟着老虎走到外婆家。
晚上,“姐婆”带姐弟俩睡觉。它和弟弟睡一头,姐姐睡另一头。半夜,老虎嚼弟弟的肉,姐姐听到了:“姐婆,是什么‘嗒嗒’响?”“姐婆吃咸菜呢。”
过了一会,老虎啃弟弟的骨头。“姐婆,是什么‘咯咯’响?”“姐婆吃炒黄豆呀。”
又过了会,弟弟的血浸透了床板。“姐婆,眠床怎么湿了?”“你老弟濑尿了。”
姐姐越想越不对劲,伸脚去试探,未触着弟弟,却踢到弟弟的肠子,问:“姐婆,什么东西长长的?”“是你老弟的背带。”
姐姐暗想:这姐婆可能是老虎精,吃了我弟弟!她从恐惧中镇定下来,灵机一动,说:“姐婆,我要去屙尿。”忙往外面跑。外面黑漆漆的,看不见路,姐姐只能先爬到门前的树上。
天蒙蒙亮,老虎见姐姐久久不回,出去找她。发现她坐在树上,老虎也爬了上去。“姐婆,我给你梳头。”姐姐梳一下,用它的毛在树枝上绑一个结,梳一下,又绑一个结。最后将梳子往下一扔,喊道:“梳子跌了,我去捡梳子。”从树上跳下来,赶紧逃命。
老虎想追赶她,谁知毛发被挂到了树上。好不容易挣脱了,脑后也皮破血流了。它抱着头嗷嗷直叫,遇到一个挑石灰水的老伯,叫他帮忙治头。老伯说好好好,舀了勺石灰水浇到它头上,痛得它满地打滚。老伯趁机把它推进了池塘。
老虎淹死了,头化作蚊子飞上天,尾变成“湖蜞”游到水底,仍然吃人血。
老虎姐婆的故事,教育儿童保护自己,与坏人斗智斗勇,可谓客家版的《小红帽》。故事情节在客家地区大同小异。比如那颗伪造的痣,有的是用“簕(刺)”,有的是用“田螺疕(盖)”。假外婆这个角色,除老虎姐婆外,有些地区是野人,在深圳、广西贺州等地则是“熊家嫲”(熊,音“容”)。
湖蜞即水蛭,身子扁平,会吸人血,在水田和池塘常见,是许多人的“童年噩梦”。幼时长辈们从田里回来,总要反复检查自己的双脚,预防把湖蜞带到床里,爬到孩子身上。
长辈讲的故事中,坏人总是会被雷公劈死,好人总是会被湖蜞伤害。有个故事,是不孝子端上一碗湖蜞干,谎称咸鱼,骗眼盲的老母亲吃下,害得老母亲肚子疼。次日,不孝子就在电闪雷鸣中毙了命。还有个故事,是天快黑了,异乡人问路,坏心肠的人故意指了相反方向,导致异乡人走入荒山野岭。当晚忽然一道闪电一记响雷,刚好打中这个坏心肠的人。
这些故事,忆起时心有余悸,却回味无穷。
来源:全球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