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六块钱一盒,结账的时候发现是六块钱一个?!
那么小小的一块国王饼42元?!到底是贵在哪里了?就因为叫国王饼才这么贵吗?
有些面包的价格,真是令人无力吐槽了,80块?感觉我的嘴配不上它。
欧包、核桃布里奥斯、法式巧克力布朗尼……
当面包种类越来越多,名字越来越长后,面包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起来。
一个令人侧目的造型,配上一些令人眩晕的专业原料名词,然后标一个令人咋舌的价格……
在10元以下的面包似乎绝迹的今天,“月薪两万,吃不起面包”似乎变成了一个并不那么夸张的事实。
以前常用“爱情和面包”意指究竟是选择真爱还是向生活屈服,但这句话如果放在现在的语境中就不那么适用,因为一些年轻人,不光爱情还没着落,面包也要吃不起了。
去年,很多上海人都在排队买一款名叫“生吐司”的面包。售价68元。四个月后,这款吐司由68元涨到了88元。
而现在,此款面包已经卖到98元,突破上海吐司价格天花板。
尽管价格十分昂贵,但不排上个两三个小时的长队,你还买不到。
除了生吐司,这里还有草莓三明治,58块一个。如果夹进两片牛肉的三明治,则要138块。
网友纷纷调侃,不愧是拥有“独立汇率”沪币的大上海。
但是,如果你认为只有一线城市的面包贵得离谱,那就肤浅了。
在很多二三线城市,虽然人均工资比不上大城市,但烘焙价格上已经追上来了。
一个红豆面包15元;一盒曲奇20元,四寸蛋糕 128元。
包装平平无奇,分量小巧玲珑,身价高不可攀。甭管您身在几线城市,只要一走进烘焙店,立马能感受到一线城市的物价。
有的面包需要顾客“罚站”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还有店家大搞饥饿营销,并深谙其中秘诀,推出限量、限购、限流的组合拳。于是大量“黄牛”闻风而动,翻倍加价卖面包。
咱是真想知道,如此火爆的面包到底得多好吃?
其实提及面包,很多80、90后的记忆是,小时候早餐里三块钱的肉松包,四块钱的“毛毛虫”,再配杯热牛奶,完全可以饱餐一顿。
而现在的面包,早就没了昔日的质朴。虽然种类丰富,外形精致,可是在分量上,真的很难吃饱,一个牛角面包,一口就没了,别说做早餐,临时填肚都不够。
而在馅料这一块,现在的面包足可以用花里胡哨来形容。最常见的馅料是芝士、乳酪、红豆,还会加进当下的流行元素,如芋泥、草莓等果蔬。
更夸张的是,有的烘焙店还推出了“新中式”,往吐司里加花椒、大蒜、生姜、猪肉甚至辣条和老干妈。
事实上,加了太多馅料的面包,早就没了面包本身的香味。奶油和水果的馅料,吃上去太腻太甜,而面包加辣条,恐怕早就没了口感可言,而只剩噱头了。
所以面包到底贵在何处,其实是贵在了各种噱头。
当面包店成了网红打卡点之后,面包也就不再是单纯的食物了。
一家来自韩国首尔的面包店,于2020年在上海新天地开店,后因标志性的亮眼绿色纸袋和超长排队现象成为一代面包网红。
其火爆程度甚至催生了面包界的“黄牛”。有人为了品尝一口网红面包,可以花上百元的差价。2022年初,该品牌面包店进京,一袋经典产品原价150元左右,黄牛处的售价则为400元。
在北京,只要去逛三里屯,不难看见这家面包店外大排长龙。
有网友对这家面包店的感受是:大家能走进这里,“买面包”只是一个次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一种氛围感。
拿上海新天地店为例,店里暗色系的装修配合金色装饰,感觉上就很浪漫。加上一进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面包香气,整体氛围非常童话。
网上专门出了该面包店的打卡攻略,不是介绍哪款面包好吃,而是告诉大家在店里哪个位置拍照更出片,攻略里力荐的位置是靠近窗户的卡座,光线充足,拍照效果杠杠的。
也是从此家面包店的火爆开始,国内开始出现很多独立烘焙店。而这些店铺也走上网红化道路,带起了面包拍照风潮,也带起了面包的价格。
一些网红面包的爱好者,从不避讳自己喜欢网红蛋糕、面包的原因。他们并不十分在意面包口味,但和朋友逛街会去烘焙店打卡拍照。享受面包店提供的“情绪价值”,并将其称之为快乐买单,也叫付“网红税”。
相比看演出、去景点打卡,去网红餐馆拍照,网红面包店的消费还是相对更低的,花钱少,很出片。而且很多人寻找网红面包店的方式,是在小红书、抖音上刷相关领域博主的推荐。
于是很多网红面包店也意识到了宣传的重要性,与平台合作推流、邀请博主推荐,都成为了烘焙推广常见的方式。
而这些宣传费用,自然也会被计算到面包制作的“成本”之中。
既然面包店越来越火,面包越买越贵,想必很多人已经看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告别996,007,开一家小小烘焙店,时髦又挣钱。这简直和开咖啡店一样,成为不少年轻打工人的浪漫梦想。
但是如果看到面包店背后的门道儿如此之深,恐怕很多人会收手。
面包店最主流的就是加盟连锁品牌。这其中需要的加盟费包括技术培训、烘焙设备等,至少50万。再加上门店装修,房租等等,一年至少100万起。
如果说,小小打工人不想搞加盟,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开一家独立面包小店。事实上,盈利很难。
糖、面粉、黄油作为面包烘焙原材料三大头,近几年的价格在大幅度上涨。
而一些进口原料价格更是飞涨,有资料显示,安佳大黄油已经涨到1700元一箱了,新西兰奶粉900多一袋,一个月涨了200多,巧克力更是涨到一毛二一克,有些国产粉也已经卖到300多。
除了原料成本变高,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想让自己的烘焙店外观上看着豪横、上档次,至少是经营得红火。那店里面包的种类就一定要齐全,橱窗货架上的面包都要摆得满满当当。
而琳琅满目的背后,可能是巨大的损耗和滞销危机。
因为烘焙产品的生命最短只有4小时,时间一过,口感就会出现变化。超过24小时就有过期风险。而这些临期面包,要么打折出售,要么扔掉,损失只能由店家承担。
所以很多烘焙店每天的报损率都会超出5%至10%的正常区间。
媒体曾报道,上海一餐饮减损团队负责人探访10家面包店,结果发现,打烊前半小时,有上千个面包被丢掉,有门店报损率甚至超过50%。
这样的情形让很多面包爱好者心疼,临期面包不能打折售卖吗?
确实有不少面包店,在营业结束前的一个多小时,将面包进行打折处理。
但是也有不少店家,为了品牌形象,宁可将卖不出去的产品扔掉,也不愿打折促销。
有面包店的店员坦言,如果对剩余产品打折出售,折扣太大的话,可能会影响到面包的正常销售,有些顾客可能会故意等到打折后再来购买。
一边是价格昂贵,一边是大量浪费……看来吃面包的,和卖面包的都有苦衷。
你还觉得开面包店、烘焙店很浪漫吗?
醒醒!很残酷的。
在如此重压之下,市面上烘焙店、面包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为了降低成本,店家将面临良心和利益的抉择。
比如,你看到的新鲜出炉的面包,确实是现烤的,热乎的。可是面团有可能是在冰箱里放了好几天的。
就像某品牌“现包”的水饺,现包不假,可是饺子馅儿是预制的。
而烘焙圈,还常常出现科技和狠活儿。其实正常情况,点心和面包出炉在前,会在其表面刷上一层鸡蛋、水、糖以及食用油调配的混合液。这样,面包和点心,看上去饱满而有光泽,吃起来口感也更好。但是糖、蛋、油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而此时如果在面包表面涂刷“上光剂”,视觉效果是一样的,而“上光剂”的成本仅4元钱一斤,相比较鸡蛋,成本下降了很多。而“上光剂”里大量的柠檬酸也起到了让面包防腐的作用,延长了面包的“新鲜感”,而涂“上光剂”的面包甚至比涂刷蛋液的色泽更好,拍出来更“好看”。
甚至一些面包店那扑面而来的面包香气,也未必是真的面包香。
很多网友会有这种感觉:每当走进面包店,扑面而来的面包香气将自己包围的时候,“面包店的香味”就等于“幸福的味道”了。
但有网友称,很多面包店的香味,并不是面包散发出来的。面包本身会有香味,但是不至于站到街上,都能被香味萦绕。原来商家为了招揽客人,会使用一种叫做面包香氛的东西。
而且使用面包香氛,其实并不算违规。一些咖啡店、爆米花摊,也会使用咖啡香氛、爆米花香氛。
为了安全、健康、美味,一些面包的真爱粉,早就抛弃网红店,开始自己动手烘焙了。
不过这其中的辛苦,也是谁做谁知道。
@盐白茶,在第一个和面环节就已经败下阵来。
@乌拉拉呜呼啦胡,打算手动做贝果。因为对自己手艺超有信心,一下子用了500g的面粉。结果……不可描述……
@原来是二喜呀,打算做个热狗,入炉前好好的,怎料,突然猥琐发育了。她只能变身肛肠科医生,挨个给它们塞回去!
当然人类烘焙的历史,就是驯服烤箱的历史。
@马鹿希尔 “炼的丹,就这样出炉了!”
@露丝玛丽,驯服烤箱失败。生可颂刚放进去两分钟就冒黑烟了,第一时间堵住厨房门开窗打开抽油烟机,生怕报警器响了。拿出黢黑的可颂,扒了皮还能吃,吃出一种柴火烧土豆的感觉。
当然,还有的面包爱好者会寻找新的平替。明明都是面粉、酵母,谁比谁高级多少呢?
其实宇宙的尽头是新中式,@bell 就回归了真正的面食经典款——馒头。
毕竟出战法国面包节的中式糕点,就是无糖小馒头。
前面包爱好者@bell 因为和奶奶逛了一圈早市儿,就戒掉了面包,回归“馒门”。早市儿的热馒头太好吃了,是任何面包都不能比拟的。
很多健身人士,吃馒头以后,体脂率下来了,因为面包是高糖油的食物,馒头反而更健康。
因为“馒门”的宗旨就是——一生无饥饿。
如果说面包是以叠加的口味取胜,馒头则是可塑性极强。因为每个人吃馒头的喜好都不相同,有人就喜欢炸馒头,有人喜欢夹东西。馒头代表的不止是食物,更是种稳稳的幸福。
导演陈晓卿在纪录片《风味人间》中推荐过阜阳特产的枕头馍,那是他家乡的味道。他说这个就是中国的吐司,便宜大碗。
想吃个面包又排队,又等到关门前抢打折产品,其实真论性价比,再便宜的面包也不如馒头。
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曾说,食物既有给人们提供温饱和能量的功能,也有满足口舌之欢的作用,还有慰藉人心的精神层面。
而馒头就是兼具这三点精髓。
馒头,不会有越来越长的名字,不会有越来越高的原材料成本,不会有打不下来的价格,无论岁月如何变化,它始终在那里。
那些西式面包,爱涨价就涨价吧。
如此物美价廉的国风面包,不香吗?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飚
视频号: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