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瓜埠
怎么能不讲竹镇
应大家的强烈要求
今天的“地名六合”
我们一起走进
古老而朝气勃发的竹镇镇
竹镇
位于六合区西北部
西邻安徽来安县
北与安徽天长市接壤
两省三地交界
相传在南宋名将韩世忠追击金兵中,金一女将战死,草葬于街东,植紫竹作为标记,故称“竹墩”。后因避南宋光宗赵惇讳,遂更名为竹镇,并沿用至今。
古境茫茫何处寻
在得名竹镇之前
竹镇还有个更儒雅的名字
南北朝时称“士林”
因“其地习儒术,多仕宦”而得名
镇内设有“士林馆”
并有一个书写着“士林古境”的匾额
十分引人注目
梁元帝初,(北)齐兵围秦郡(六朝六合称秦郡),陈霸先赴援,大败齐将郭元建于士林,《资治通鉴·梁纪》胡三省注:“士林在六合县界。竹镇有士林馆。”
废士林馆
(唐)郏滂
其一
士林馆侧尽儒流,朝士庄田隔近陬。
其二
馆舍当年署士林,嘉名传诵到于今。
王家巷口空留额,古境茫茫何处寻。
竹墩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熙宁九年(1076)八月,青年秦少游有一次淮南之行。据中华书局《秦少游年谱长编》,其路线为:出高邮西门,驰六十里宿高邮神居山,又四十里宿黄公店,又六十里次六合馆尊圣寺之香积院,又七十里到真相院。同行者有释道潜、孙莘老。
秦少游《淮海集》书影
如今,士林馆、士林古境
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据流传,民国时
竹镇中街“士林古境”石额尚存
如今亦不知去向
只有仕林路、仕林北路这些路名
还在向人们诉说着
这一段久远的往事
仕林路
当年师友尽豪英
竹镇
是千年古镇,文化古镇
历代文人骚客常常流连竹镇
歌咏抒怀,留下不少杰作
比如
竹镇镇盘石山上曾有盘石寺
唐代诗人温庭筠曾到此访友
并留下佳作名篇
和友人盘石寺旧友
(唐)温庭筠
梵寺上方宿,满堂皆归游。
月溪逢远客,烟波有归舟。
江馆白萍夜,水关红叶秋。
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
竹镇也是名人故里
镇内有一条路叫“侍郎路”
相传就和官至刑部侍郎的
竹镇人李敬有关
(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
还有参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田北湖
田北湖《小学修身唱歌书》(孤本)书影
为有牺牲多壮志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000平方米,整体为坐东朝西老式砖木四合院结构,共四进58间。纪念馆有两道大门,南为院门,北为正门,两门头上均镌刻着“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九个大字。正门外还有一碑,为南京市人民政府所立,上书“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字样。
近年来,修缮后的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它见证了我国革命先烈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艰苦革命斗争,它是国家的精神标签、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社会的价值标杆。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遗产,它将人们的情感凝聚起来,激励着后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竹镇镇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2%,山灵水秀,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秋冬季节,寒风渐起,万物染金,止马岭、大泉湖池杉林以一抹炽烈的红,惊艳了整个季节!
秋暮冬初,大泉湖边的池杉林渐次变红,色彩斑斓。在一条极为浪漫的童话小道中走过,微风吹拂,红叶夹带黄叶,纷纷扬扬落下来,铺设成一片片红黄相间的地毯。树树皆染秋色意,片片红叶逐风飞,诗人吟咏的意境在此刻具象化。
止马岭自然保护区,既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区,也是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这里有万亩林地,草木茂密,山林寂静,常被人称为“南京小九寨沟”。
回目四望,山谷里满目斑斓,枫叶如火,银杏叶灿灿金黄,红黄交织的色彩与蓝天相映成趣,阳光映衬着水杉,候鸟闲适觅食,如诗如画,拿出手机,随手一拍,就是氛围感满满的大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底蕴深厚,风景秀美
竹镇
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始终熠熠生辉
文史资料考据丨骆远荣
部分来源丨文旅六合、竹镇镇
编辑丨仇阳莲
校对丨张露
责编丨郭礼明、薛晓云
声明:凡今日六合微信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