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六合丨古韵悠悠,儒雅清秀,这是哪里?

文摘   2024-12-18 11:20   江苏  


谈了瓜埠

怎么能不讲竹镇

应大家的强烈要求

今天的“地名六合”

我们一起走进

古老而朝气勃发的竹镇镇



竹镇

位于六合区西北部

西邻安徽来安县

北与安徽天长市接壤

两省三地交界


相传在南宋名将韩世忠追击金兵中,金一女将战死,草葬于街东,植紫竹作为标记,故称“竹墩”。后因避南宋光宗赵惇讳,遂更名为竹镇,并沿用至今






古境茫茫何处寻





在得名竹镇之前

竹镇还有个更儒雅的名字

南北朝时称士林”

因“其地习儒术,多仕宦”而得名

镇内设有“士林馆”

并有一个书写着“士林古境”的匾额

十分引人注目


梁元帝初,(北)齐兵围秦郡(六朝六合称秦郡),陈霸先赴援,大败齐将郭元建于士林,《资治通鉴·梁纪》胡三省注:“士林在六合县界。竹镇有士林馆。”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士林馆至迟于唐朝时已废,唐昭宗光化年间,时任六合县令郏滂曾作怀古诗《废士林馆》,感慨当年儒生集聚的士林馆,已变得荆棘丛生,难觅踪迹。

废士林馆

(唐)郏滂

其一

士林馆侧尽儒流,朝士庄田隔近陬。

见说人稀难驻泊,于今荆棘走獐麀。

其二

馆舍当年署士林,嘉名传诵到于今。

王家巷口空留额,古境茫茫何处寻。



竹墩里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
也曾来过竹镇
并在竹镇的尊圣讲寺停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熙宁九年(1076)八月,青年秦少游有一次淮南之行。据中华书局《秦少游年谱长编》,其路线为:出高邮西门,驰六十里宿高邮神居山,又四十里宿黄公店,又六十里次六合馆尊圣寺之香积院,又七十里到真相院。同行者有释道潜、孙莘老。


过六合水亭怀裴博士次韵
(宋)秦观
晚憩孤亭上,羸骖系断柯。
荒门寒带路,空槛阔增波。
往事青山在,余生白鸟过。
诵言成绝唱,亹亹追阴何。

尊圣讲寺,唐咸通年间惠辩所建,后毁于兵。故址在六合县北四五都。明嘉靖《六合县志》“竹镇市”词条云:“在县治西北五十三里,属北四五都。” 据此可断:尊圣讲寺在竹镇境内。



秦少游《淮海集》书影


如今,士林馆、士林古境

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据流传,民国时

竹镇中街“士林古境”石额尚存

如今亦不知去向

只有仕林路、仕林北路这些路名

还在向人们诉说着

这一段久远的往事



仕林路





当年师友尽豪英





竹镇

是千年古镇,文化古镇

历代文人骚客常常流连竹镇

歌咏抒怀,留下不少杰作


比如

竹镇镇盘石山上曾有盘石寺

唐代诗人温庭筠曾到此访友

并留下佳作名篇

温庭筠(812—866)
唐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唐宣宗末(859),温庭筠出任淮南方山县(治方山下)县尉。《盘石寺留别成公》即温庭筠离开竹镇盘石寺时,向成公道别时所作。温庭筠离开竹镇盘石寺时,正值深秋,眼前芦花似雪、枫叶尽红。诗虽写秋景而无萧瑟凄寒情调,而是别具吴楚之地的明丽特征。


盘石寺留别成公
(唐)温庭筠
槲叶萧萧带苇风,寺前归客别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

和友人盘石寺旧友

(唐)温庭筠

梵寺上方宿,满堂皆归游。

月溪逢远客,烟波有归舟。

江馆白萍夜,水关红叶秋。

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


盘石山,在六合区西北四十五里,高九十丈,周六里。盘石寺,唐咸通(860—873)年间僧道兴所建,故址在盘石山上。清光绪《六合县志》记载:“李侍郎敬称登山之巅,环揖群峰,带绕江流,西风动而斛叶争鸣,夕阳开而枫林乱色,徐步洞壑,烟霏月晶,亦胜境也。”


竹镇也是名人故里

镇内有一条路叫“侍郎路”

相传就和官至刑部侍郎的

竹镇人李敬有关

其也曾留下
《盘石晚归》和《游盘石山》诗二首


李敬(1620—1665)
字圣一,号退庵,六合竹镇人
顺治丁亥(1647)进士,历任广西道试御史,湖南、湖广巡按御史,入补江西道,掌京畿道,协理京察、戎政,移掌河南道台,后拜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其人工诗文,诗坛盟主王士祯赏之,谓其不减古人。所著有《学诗录》及诗文若干卷、奏议若干卷行于世。纂有《竹镇纪略》,成书于顺治末年,后经增补成为道光《竹镇纪略》二卷。主要流行版本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等。李敬墓在龙山。

盘石晚归
(清)李敬
寻山竞日饱山容,云外穿云更几重。
秋色渐红千树槲,月光初白半林松。
前村出没见渔火,古寺回环隐暮钟。
仿佛当年衡岳路,驱车何意胜支筇。
游盘石寺
(清)李敬
拨云寻古刹,秋色正萧萧。
曲径分山面,飞泉入树腰。
门深红叶雨,碑断赤乌朝。
僧老无拘束,随人过石桥。



李敬将竹镇风景列为八景
并逐景赋诗吟诵,分别是
双流春涨、冷泉流觞、西溪秧雨、
龙泉避暑、独山帆影、龙山秋兴、
七佛云林、盘峰积雪




双流春涨

宝树玲珑夹岸开,银河奔泻到溪回。

悠然放鹢云边去,恰尔逢鸥海上来。



冷泉流觞

活水源通碧海湄,暮春修禊引新诗。

定因清冷留贤达,绝胜温泉赐浴池。


注:冷泉,在竹镇镇西北,“冷泉,水涌地穴,甘冷绝异,沸沸不止,常浮出芦苇、木席等物。”据李敬《竹镇纪略》记载,田者筑坝蓄水,历千佛庵前,过西河石、木二桥,萦回市口,合乎西龙泉、东凌泉,从流于青龙泉之后。



西溪秧雨

拔秧才罢雨溟濛,栽插将来趱妇工。

齐摘玫瑰花压鬓,风吹着水斗鲜红。


注:西溪在竹镇镇西北丁家街,为冷泉。李敬《竹镇纪略》卷上:“西北丁家街为冷泉,由青龙涧十里亦绕镇合流,舟楫转运之利,秔稻灌溉之资皆在此矣。”当即指此。



龙泉避暑

若兰风交枕簟新,泉清竹细宛秋旻。

不知今日红尘外,更有驰驱暍暑人。


注:龙泉,在镇西,泉出山顶,曲折而下,总汇镇之东、西二流。西南有青龙泉,绕龙山及祠山,导乎独山之下,溶乎三德桥之间,合全椒、滁州、六合水,汇入滁河,洋洋乎通往大江。



独山帆影

流水斜阳一叶舟,山光长映布帆秋。

风波尽日催行客,谁解携樽石上游。


注:独山,在六合区西四十里。唐代六合县令郏滂《独山》诗云:“独山有峰插天表,湖水临溪接官道。我欲浩歌一登游,不忍足踏青青草。”又云:“广泽之中是独山,恍疑翠带绕层峦。登临绝顶遥相望,惟见烟云万木攒。”李敬《竹镇纪略》卷上:“(竹镇镇)西南为独山,如釜山之形,高六十丈,周一里,河水经之。”



龙山秋兴

石局轻敲松子零,葛巾细漉菊浆馨。

醉披短发仙床卧,忽送前溪风雨听。


注:龙山,分东龙山和西龙山。在六合区西北五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周一十八里,形蜿蜒如龙,故名。山畔有祠山庙,北有龙山寺,西连亘一山入来安界,里人呼西龙山焉。李敬《竹镇纪略》卷上:“(镇)正西为西龙山,……接来安、浦口界,旷野遥岑。九日登之,颇有落帽之兴。”



七佛云林

轻云细水泛藤花,竹影交门石径斜。

月下僧归村犬吠,半林惊起欲栖鸦。


注:七佛,指七佛寺,即竹镇观音寺。李敬《竹镇纪略》记载:“在镇有观音庵,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印陆坊僧证来建,工部郎中周诗有记。居人李云鹄(李敬祖父)、僧常宾重建,殿宇宏丽,前礼部尚书叶灿、詹事王锡襄有记。魏国公徐宏基改题七佛禅院,今仍称观音庵。”又载:“观音寺鼎新之初,地涌大士,顶具七佛,故改今名。楼贮藏经一部,水陆佛像一百轴,俱僧常宾募造。家祖滨溪公施成藏墨宝一部,余未之见,传是淳化阁帖旧本,恐亦今世所无。”



盘峰积雪

云埋山坳雪封门,苍素流辉间几村。

为问前途探梅者,漫寻驴踏板桥痕。


注:盘峰,即盘山、盘石山。李敬《竹镇纪略》卷上:“东为盘石山,如盘,故名,高九十丈,周六里,山足接磨盘山。”顺治《六合县志》:“盘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

还有参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田北湖


田北湖(1877—1917)
竹镇田家巷人
明太祖朱元璋故人田兴第21世孙。初名田其田,号自耘。丁酉科(1897)拔贡生。考取八旗官学汉教习、候选直隶州州判。刚过10岁,即为江苏学政王先谦所选拔,令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与吴稚晖、钮永健同学。光绪三十年(1904),仿范蠡故事,更名田北湖。曾参与创办中国公学和《国粹学报》,参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近代重要历史事件。并曾任职民国财政部,及清史馆协修、北京大学教授等。著有《小学修身唱歌书》等。今辑有《书生莫负洛阳年——田北湖集》(出版中)。



田北湖《小学修身唱歌书》(孤本)书影





为有牺牲多壮志





行走在老市府街
青砖黛瓦,墙壁斑驳
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
那段难忘的岁月


在抗日战争时期,竹镇这块土地饱受战火洗礼,仅在1938年5、7、9月三个月间,日军先后九次轰炸竹镇,上千群众伤亡,然而竹镇人民没有屈服。1939年,新四军挺进六合,建立了以竹镇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与日伪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竹镇也因此迅速成为津浦路东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2年,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成立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开展抗日支前运动。新四军及地方武装以竹镇为中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奉命撤销。1982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被列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该旧址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000平方米,整体为坐东朝西老式砖木四合院结构,共四进58间。纪念馆有两道大门,南为院门,北为正门,两门头上均镌刻着“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九个大字。正门外还有一碑,为南京市人民政府所立,上书“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字样。

近年来,修缮后的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它见证了我国革命先烈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艰苦革命斗争,它是国家的精神标签、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社会的价值标杆。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遗产,它将人们的情感凝聚起来,激励着后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如今的竹镇镇国家生态镇、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重点镇
也是江苏省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
20多个民族的群众汇聚于此

竹镇镇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2%,山灵水秀,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秋冬季节,寒风渐起,万物染金,止马岭、大泉湖池杉林以一抹炽烈的红,惊艳了整个季节




止马岭—大泉湖为核心的区域内
山水相连、植被繁茂
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
生态环境良好


大泉湖位于六合区竹镇旅游区的东南面,是六合区第三大水库,水质优良,水域周边有半岛、山体等资源,岸线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此处也是江苏省标准空气质量对照区。

秋暮冬初,大泉湖边的池杉林渐次变红,色彩斑斓。在一条极为浪漫的童话小道中走过,微风吹拂,红叶夹带黄叶,纷纷扬扬落下来,铺设成一片片红黄相间的地毯。树树皆染秋色意,片片红叶逐风飞,诗人吟咏的意境在此刻具象化。




止马岭自然保护区,既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区,也是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这里有万亩林地,草木茂密,山林寂静,常被人称为“南京小九寨沟”。

回目四望,山谷里满目斑斓,枫叶如火,银杏叶灿灿金黄,红黄交织的色彩与蓝天相映成趣,阳光映衬着水杉,候鸟闲适觅食,如诗如画,拿出手机,随手一拍,就是氛围感满满的大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底蕴深厚,风景秀美

竹镇

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始终熠熠生辉








文史资料考据丨骆远荣

部分来源丨文旅六合、竹镇镇

编辑丨仇阳莲

校对丨张露

责编丨郭礼明、薛晓云

声明:凡今日六合微信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今日六合
南京市六合区官方权威发布账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