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能汽车回顾:高阶智驾普及,价格战变成本战!

科技   科技   2025-01-03 19:17   上海  

作者丨中环吴彦祖

监制丨姚张俊


8295、L2+、激光雷达、端到端大模型······


回顾2024年,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车市,“卷”一定在候选名单中。不过,大家的直观感受更多地聚焦在“卷价格”、“卷配置”、“卷PPT”中,抛开这些,汽车行业真正的进步也十分明显。


2024年,中国车市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拥抱智能化。新势力如此、自主品牌如此,合资品牌更如此。



去年还定位高端需要掏几万订阅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今年大面积铺开,价格也降至几千元,甚至免费。


上一年还在大力推广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今年一下变成了新一代旗舰8295,除了算力暴增,车机应用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去年还堪当重任的400V架构,今年都被800V替代,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似乎没多少人提及了。


微观层面变化巨大,宏光层面同样骇浪滔天。



2024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新能源占比首次超过50%,迎来里程碑时刻。电动化上半场已结束,智能化下半场正开启。


短短365天,中国汽车圈到底发生了什么?2025年,又将何去何从?


01

新能源进,燃油车退


2021年纯电型占新能源车销量的82%,插混车型占比仅18%,到2023年,纯电型占比下降到69%,插混占比首次突破30%,今年前10月,纯电占比进一步下降到了58%,插混占比突破40%。


中国汽车研究机构和车企们纷纷喊出:“插混不是过渡技术,而是成熟技术”的口号,来驳斥当年特斯拉创始人埃龙·马斯克“混动汽车只是过渡技术,是时候放弃”的论调。



其中,比亚迪销量的增长,对插混车型占比的提升功不可没。今年前10月,国内混合动力销量累计389.7万台,其中比亚迪销量187.77万,占比48%。充分证明,插混在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不过,插混/增程并非原地踏步,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更青睐插混/增程?因为相比纯电,插混/增程没有续航和补能焦虑。然而,纯电在低成本出行、保养、结构方面有着天生优势。于是,很多车企提出“小插混/增程+大电池”的组合。


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厂家,正在着力“大容量插混/增程车专用电池”的开发,并将在2024年底正式推向市场。相比普通插混/增程车动力电池,这种电池具备更快的充电和放电速度,更大的电池容量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


未来,纯电续航超400km的增程/插混车型将成为主流,在解决用户续航里程焦虑的同时,也能让他们享受低成本带来的优势。


02

AI大模型、L3逐步普及


2023年底,智驾方面表现出色的只有两家,华为和小鹏。


而到了2024年底,这一阵营扩充了智己、埃安、理想、极越、魏牌······



车企们已经不再谈论“开城计划”,而是渐渐把城市NOA变成一个车型标配。从激光雷达装配率角度来看,智己L6/LS6全系标配;埃安RT则在售价不到16万的中配车型上搭载。


背后的原因不复杂,激光雷达采购成本从2022年的一颗上万元,变成如今的一颗2-3千元。因此,越来越多的车型选择将激光雷达标配,也有更多车型在低端产品中加入这一高级配置,颇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味。



当然,还有纯视觉方案,小鹏和蔚来分别在各自的热销车型MONA M03、P7+以及乐道L60上使用,想通过降低硬件成本的方式,将高阶智驾进一步普及。虽然体验不如激光雷达,但相信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累积,开发程序的进一步完善,纯视觉方案会有大放异彩的那一天。


有意思的是,传统品牌转型智驾的趋势异常强烈,比亚迪、长安等巨头,选择与华为深度合作,为旗下车型提供强大的智驾软硬件支持。



而长城则与元戎启行合作,旗下魏牌非常直接,“借来”集团创始人魏建军,让老板亲自下场做营销,在8D城市重庆的高架上开直播,向观众们展示长城最新的城市NOA实力。



反观2023年吃了智驾红利的那两家车企,却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大爆发。主打智驾的阿维塔在推出12后,销量平平,最终还是借助“烧汽油”的增程,在07车型销量上找回一些面子。


小鹏就更不好说了,一方面深陷“智驾退步”的舆论漩涡,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搭载XNGP高阶智驾的车型销量讳莫如深。


技术方面,我们也看到2024年讲“烂”了的端到端大模型概念,有人吐槽:“端到端”各家都在说,但“端到端”的解释权每家都有。只是这种陌生而不知所谓的的“科技词汇”,已经很难再次让消费者产生冲动。


反倒是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D2D”门对门概念,凭借“从家中车位到公司车位,全程0接管”的宣传,火了一把。只是,某智驾方案厂商负责人解释:“当下D2D全是泊车入位+城市NOA双段技术拼接而来。”让这项技术的神秘感下降不少。



也有真正的硬核技术,那就是L3。


11月,小鹏AI科技日活动现场,董事长何小鹏宣布,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L3级别的智驾,同时,百公里接管次数下降至1次以内。


相比当下厂家宣传的L2.999999,L3的难点并不在技术,而在于责任。毕竟在使用厂商提供的L3级自动驾驶出现交通事故时,车企也是责任人之一。


03

低成本车型智能是核心


技术的进步,让低成本车型的配置不再寒酸。


在一些10万出头的产品上,我们也看到了大屏车机乃至高阶智驾。



事实上,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真正的进步,是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下放”给更入门的车型。


以10万级纯电产品为例:


先看智舱,高通骁龙8295芯片肯定用不起,但也有性价比极高的龙鹰1号和征程3。搭配吉利旗下由魅族联合开发的FlymeAuto车机系统,体验不输安卓pad。


再看智驾,大疆基于丰富的飞控研发经验,推出基于纯视觉的单目/双目智驾系统。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相比其他高阶智驾,效果没那么好。但对于宝骏这种追求性价比的汽车品牌,大疆的方案再合适不过。



低价智舱和智驾的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链与软件开发行业的彻底跑通。在一些算力相对较低的系统上,全国产化已经实现,价格进一步降低,也只是时间问题。


04

2025竞争更激烈


2024年底,极越的“闪崩”占据头版头条。



传言的贪腐也好、产品反人类也罢,真正的本质是作为投资人的百度,看不到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原本做着智能驾驶会成为技术护城河的美梦,却被华为和小鹏,以及一众搭载Momenta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新势力们撕碎。


然而,在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2/8定律逐渐显现。小米的持续火爆,问界M9的一车难求,似乎和一众厂商推一款失败一款的现状,恍如隔世。


究其原因,还是品牌对自身定位不准。


纵观当下市场,爆款车型必须要具备“设计+智能+极致性价比”的特征。小鹏的MONA 03和P7+,理想的L6,问界的M7······是不是都遵循上述定律?



反观刚刚上市的蔚来ET9,除了能进一步推高品牌的定位,对整体销量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反倒是一同亮相的第三品牌萤火虫,才是真正能帮助蔚来摆脱“销量泥潭”的核心。


政策逐渐冷却、补贴进一步退坡,“油换电”的脚步稳健而坚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拼的就是产品力和价格。要么学理想,从“奶爸神车”角度切入,占据市场一方;要么学比亚迪,秦Plus DM-i从9.98万降到7.98万,拼的就是谁更便宜。


总之,蛋糕大小恒定,甚至还在不断萎缩,谁多吃一块,谁就少吃一块。


05

总结


2014年,笔者购买人生中第一台车。


当时,销售傲慢的表情以及面对价格强硬态度,让我记忆犹新。


短短10年,消费者和厂商两极反转。10年前的价格放到今天,能买两台新款,这要好好感谢中国汽车产业这些年的飞速发展。



当然,中国汽车将会继续在2025 年狂奔,不少品牌已经释放了年度目标:


比亚迪:550万辆


鸿蒙智行:70万辆


理想汽车:70万辆


零跑汽车:50万辆


小米汽车:36万辆


蔚来汽车:46万辆


小鹏汽车:35万辆


车企们的目标,并非完全口嗨,还是有一些理论逻辑在里面的。例如,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插混/增程将有更多产品在2025年集中扎堆;不少品牌产品大年, 华为“四界”与小米SUV YU7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强者。


而“最强王者”比亚迪,也将在2025年发力智驾与智舱,甚至连全新特斯拉Model Y也在明年亮相。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厮杀和内卷,依然激烈无比。也会有类似极越、威马一样的车企被淘汰。谁继续高歌猛进,谁无奈被迫离场,好戏即将开场。


进入视频号,查看更多热门内容

精彩 推荐



1.2024年影音数码回顾:一声枪响,御三家相机奥运会结束

2.狙击红米!真我Neo7 SE搭载天玑8400-Ultra,配7000mAh大电池

3.台积电美国工厂员工半数靠“进口”,美国制造又不灵了

ITheat热点科技
「热点科技」是中国科技新媒体,报道新、酷的数字产品,关注科技热点。囊括手机、电脑、外设、平板、摄影、生活等众多科技生活资讯,提供试用平台集合众多达人分享美好的数字生活,让创新科技传播更快,让科技改变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