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11日中国音协中国音乐史学会第17届年会在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功举办。此次学术盛会吸引了全国五百余位中国音乐史学会的专家学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中国音乐史学的“三大体系”建设、音乐史料的新发现、史学研究的新方法、区域音乐史研究、“一带一路”音乐史研究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海外传播史等重要议题。在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中,与会者们深入交流,共同推动中国音乐史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
中国音乐史学会洛秦会长致答谢词
此外,年会还举办了第12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优秀论文推选活动,旨在培养中国音乐研究人才,激励年轻学人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本次参加优秀论文推选活动的论文的征评期从2020年7月16日至2024年7月15日,会务组共收到216篇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各级别的论文。
陈荃有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进行点评
冯长春副会长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进行点评
经过严格的初评和终评,上音学生表现突出,共获得优秀论文11篇(学士2篇、硕士5篇、博士4篇)和推优论文14篇(学士2篇、硕士9篇、博士3篇)的优异成绩。在此祝贺所有荣获优秀论文及推优论文的上音学生们,以及辛勤指导的教师们!
上音学生获优秀论文名单
(共11篇)
序号 | 作者 | 文章名称 | 指导教师 |
学士组-近现代史组(2篇) | |||
1 | 张琪若 |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之莺”姚莉音乐史料研究——以近代报刊文献及音响出版物为例 | 戴微 |
2 | 祝潇语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晚清上海音乐史料探究——以《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为例 | 戴微 |
硕士组-古代史组(1篇) | |||
1 | 刘阳 | 古琴谱字指法源流考释 | 赵维平 |
硕士组-近现代史组(4篇) | |||
1 | 钱依依 | 国立杭州艺专音乐史研究 | 冯长春 |
2 | 许芮 | 传承与嬗变——民国官方礼乐及其现代性转向研究 | 冯长春 |
3 | 张翼鹏 | “国防音乐”研究 | 冯长春 |
4 | 王露晗 | 陈田鹤清唱剧研究 | 冯长春 |
博士组-近现代史组(4篇) | |||
1 | 汪洋 | 缪天瑞研究 | 洛秦 |
2 | 杨国栋 | 红色音乐话语体系建构研究(1921-1949) | 冯长春 |
3 | 陈琛 | 俄侨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与上海 | 洛秦 |
4 | 李子林 | 近代上海晚报音乐史料研究 | 冯长春 |
上音学生获推优论文名单
(共14篇)
序号 | 作者 | 文章名称 | 指导教师 |
学士组-古代史组(1篇) | |||
1 | 王子君 | 明代秦淮女乐史料初探——以文人笔记《板桥杂记》《客座赘语》为例 | 戴微 |
学士组-近现代史组(1篇) | |||
1 | 方柯丁 | 中国近代电影《都市风光》音乐探析——以音画关系与喜剧性因素为视角 | 戴微 |
硕士组-古代史组(1篇) | |||
1 | 陈娟 | 庆瑞《琴瑟合谱》谱本研究 | 戴微 |
硕士组-近现代史组(8篇) | |||
1 | 陈倩虹 | 《文汇报》音乐史料研究(1949-1966) | 冯长春 |
2 | 孟淼 | 琴曲《忆故人》之历代谱本与演奏版本研究 | 戴微 |
3 | 张远帆 | 琴曲《欸乃》的谱乐源流——由历代谱本的考证而及管平湖打谱演奏版本的研究 | 戴微 |
4 | 曹然 | 南京公余联欢社音乐史事考 | 冯长春 |
5 | 韩兰茜 | 京剧女老生“孟小冬”的唱腔及其文化性别研究 | 洛秦 |
6 | 杨越麟 | 荣鸿曾琴学研究之研究 | 戴微 |
7 | 郭旭 | 萧友梅所作校歌的历史沿革及当今境遇 | 洛秦 |
8 | 程嘉 | 近代上海广播期刊音乐内容研究(1927-1937)——以戏曲曲艺及其在广播电台中的商业化现象为专题 | 洛秦 |
博士组-古代史组(1篇) | |||
1 | 李萌瑜 | 文本中的声音景观——再思南宋都城临安的音乐文化研究 | 洛秦 |
博士组-近现代史组(2篇) | |||
1 | 马成城 | 文化“飞地”影响下的近代汉口音乐演出活动研究 | 洛秦 |
2 | 张丝雨 | 中国近代音乐图像中女性形象研究 | 洛秦 |
本次参加发言的上音青年教师们:
来源:中国音乐史学会、音乐学系
编辑:肖阳
审核:张卓